第八章 議論文體
1、讀后感與書評、劇評有何異同?
答:相同點:它們都屬于議論丈范疇,主要運用擺事實、講道理或是邏輯論證等議論手段表述作者的某種思想見解,對某一特定對象進行評論和論說。不同點:讀后感著眼于“感”,由感而發,所論述問題的范圍較書評、劇評更為寬泛,形式也更為多樣靈活;書評、劇評著眼于“評”,即必須針對和緊密圍繞書和劇的內容、形式,評論其思想、藝術成就或社會、文化意義,范圍有所限制,角度較為集中。
2、讀后感的特點和寫作要求:
閱讀性:細讀精思,全面把握
感受性:由此及彼,發生感受;剖析原文,闡明觀點;敘議結合,情理交融
3、讀后感寫作中剖文析理有哪幾種方式?
答:常見的剖文析理的方式有三種:一是以對原文本身的介紹和解讀作為著手點,而用作者自己的思想見解作為審視那些具體材料的新的視角,在喚起讀者對于那些材料的原有印象的同時,又在認識程度上有所深化或提高;二是所讀材料的內容比較復雜,所能說明的問題很多,無法逐一論及,或是材料主要內容的性質特點別人已經談得很多,因而需要突出一點,甚至是另辟蹊徑;三是作為閱讀對象的材料,本身內容并不復雜,但作者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加以充實改造,擴充它的內涵。
4、短論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短論的主要特點是針對性、單一性、群眾性、論辯性。
5、短論的寫作:
A、如何認識短論的“大中取小”、“小中見大”?
“大中取小”、“小中見大”,這是講短論如何選材的問題。
短論因其“短”,所以選材要求“大中取小”,也就是從較大的社會、政治和思想現象中選取最能反映事件或問題本質的一個側面作為“突破口”,經過分析、挖掘,揭示其普遍的、深刻的含意,獲得“小中見大”的效果。
B、如何認識短論的短小精悍、筆調靈活?
短論,必須寫得短小精悍。短的文章容易閱讀,便于擴大短論的影響。短的文章需要作者更加用心地提煉思想、錘煉語言。形式也需要比長的論文更加活潑多樣。當然,短論的精煉不僅表現在字數篇幅上,還表現在內容上。
6、文節評論的任務是什么?
文藝評論的任務是:既能揭示被評論對象的審美價值的思想意義,探討藝術創作的方法和規律,幫助作者總結經驗教訓,推動創作水平的提高;也應開拓讀者的思想和藝術視野,指導讀者提高思想認識和鑒賞識別能力。一篇積極、健康的文藝評論,既要對評論對象作出公正的評價,又要抓住規律性的問題從理論上進行概括、提高;既是作品客觀社會效應的信息反饋,又是評論者獨特個性和藝術創造力的結晶、
7、闡述文藝評論的要求。
文藝評論的寫作對于作者思想方法和工作態度上的要求有:理解工作性質,明確服務對象;尊重藝術規律,拓寬審美視野;提倡實事求是,防止以偏概全。
理解工作性質,明確服務對象:文藝評論對于評論對象思想價值或藝術特色的闡釋和評估,既是評論者個人的欣賞感受或學術見解,也可以成為影響公眾輿論的宣傳工具或思想陣地。文藝評論的研究對象是文藝現象,工作性質主要是學術活動,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的自由討論。文藝工作者應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黨的文藝方針為指導,正確解決立場觀點和工作方針問題,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或社會使命感對待自己的事業,為社會主義和廣大人民群眾服務。
尊重藝術規律,拓寬審美視野:賞析文章,評論丈藝現象,除了端正指導思想,還要有正確的方法和必要的文學藝術素養。文藝評論作者作為審美主體的能動性或獨創性,一定要與尊重審美對象自身的特點有機地結合起來。考察文藝現象,作者需要充分把握作品。矛盾諸側面的對立統一關系,還應有動態、發展的觀念。
提倡實事求是,防止以偏概全:堅持實事求是的寫作態度,才能保證文藝評論的科學性與嚴肅性不受損傷。實事求是的評論,首先應該是有好說好,有壞說壞,不夸大,不縮小,不因個人的親疏好惡而庸俗捧揚,或是惡意苛求,這也是對于一個評論者眼力和人品的檢驗;其次還應有全面的、歷史的觀點,即既不能離開對于作品總體傾向的把握而斷章取義地分析問題,也不能不顧作者寫作或作品產生的具體條件而牽強附會,求全責備;為了使評論更切合實際,還應充分考慮到不同評論對象的美學層次、文體功能、流派風格等方面的具體差別。
相關推薦:全國2010年7月自考考場查詢時間 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