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程序設計:實際上是對象的設計。對象有自己的數據(屬性) ,也包括作用于數據的操作(方法) 和對象的響應(事件)。
77、人機對話:也叫人機交互,是指在程序運行過程中,為了控制或校驗目的,通過計算機顯示屏幕,使人和計算機對話(交互)的操作。
78、數據源:報表數據的來源,可以是數據表、視圖、查詢或臨時表。
79、布局:用來定義報表輸出格式的文件。一般提供了列布局、行布局、一對多布局、多欄布局等。
80、處理過程設計:對控制結構圖中,每一個模塊內部的處理過程,進行具體的描述。
81、程序設計任務書:詳細地描述這個處理邏輯可以使用“輸入一加工一輸出”(Inpu Process Output,IPO)圖。IPO圖將為編制程序提供指導,所以也叫做程序設計任務書。
82、系統設計說明書:又稱為系統設計報告,是系統設計的最后成果,也是新系統的物理模型和系統實施的依據。
83、語法錯誤:因程序設計人員對程序設計語言的理解不夠,或程序設計基本功不扎實造成的結果。
84、系統錯誤:由于計算機硬件、軟件引起的錯誤。
85、邏輯錯誤:雖然不違反系統規則,但是卻不合邏輯或不合題目語義的錯誤。
86、對象:一般來說,現實世界中可以獨立存在的,能夠被區分的一切實體(事物) 都是對象。
87、類:一組對象的屬性和行為特征的抽象描述,或者說是具有共同屬性、共同操作性質的對象的集合。
88、屬性:對象外觀及行為的特征。
89、事件:對象可以識別和響應的行為與操作。
90、方法:對象所具有的功能,因為一種功能必然是由一個過程來支持。
91、系統主控程序:簡稱為主程序,是用來設置應用系統的操作環境、控制和調用用戶初始界面、啟動事件循環的最高一級的程序。
92、項目管理器:開發及管理應用系統人員的工作平臺。“項目”是相關文件、數據及對象的集合。
93、系統測試:保證系統質量的關鍵,對整個系統開發過程,包括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和實施的最終審查。
94、系統錯誤:與外部接口錯誤、子程序調用錯誤、參數使用錯誤等。
95、信息中心:計算機化的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人——機系統,因此,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建立以后,就必須要由人和組織來管理,這個組織稱之為信息中心。
96、信息中心:負責對企業的信息資源進行規劃、配置、協調、控制和管理的機構。其管理的基本方式有集中式與分散式兩種。
97、集中式:將所有信息資源的規劃、配置、協調、控制和管理權全部集中于統一的信息中心,企業任何一個部門的信息資源需求都由信息中心負責提供。
98、安全性:應保護管理信息系統不受來自系統外部的自然災害和人為的破壞,防止非法使用者對系統資源,特別是信息的非法使用而采取的安全和保密手段。
99、可*性控制:主要指防止來自系統內部的差錯、故障而采取的保護措施。
100、人員及管理控制:主要指用戶合法身份的確認和檢驗。
101、存取控制:通過用戶鑒別,獲得使用計算機權的用戶,應根據預先定義好的用戶權限進行存取,稱為存取控制,是在共享資源條件下保證信息系統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102、操作權限:一方面是用戶的可操作對象,另一方面是用戶可以進行的操作類型,即對系統資源的使用權,運行權,閱讀權,修改權,清除權等。
103、數據加密:為防止數據在存儲介質中被非法拷貝和在傳輸過程中被非法竊取,在系統中應對機密數據采取加密存儲和加密傳輸等安全措施。
104、系統可*性:在運行中能抵御各種外界干擾、正常工作的能力。
105、系統的冗余設備:主要指中央處理器、內存儲器,也可以包括外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等。
相關推薦:全國2010年7月自考考場查詢時間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