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歷程;改革經驗中國的改革開放最早從農村開始,但農村改革的歷程卻并不是一帆風順,從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承包經營一直到目前的稅費改革。不管是哪次改革,既有其成功的經驗,也有其不足的教訓,對這些經驗和教訓進行總結和歸納,對于促進我們以后的整個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我國改革開放是從農村始發的,總結農村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從中獲得的啟示,有利于今后更好地推進改革開放、促進整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1新中國農村改革的歷程中國的改革最早發端于農村,但是,在農村改革和發展中,我們走過的道路并不順利。回顧歷程,總結經驗教訓,必將對今后中國農村的改革和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對各行各業的改革和發展提供寶貴的歷史經驗。
1.1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前的改革
建國后,我國不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進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改革,其中,農村的改革尤其令人矚目。而農村改革中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又以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人民公社最為典型。這三項改革決定了我國農村改革的方向和基調。
首先是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法》的頒布,使農民“耕者有其田”。土地生產關系的變革,極大地釋放出了制度潛能,充分調動了幾億中國農民的政治覺悟和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空前發展。
為了實現農業社會主義改造之路,1955年10月召開的黨的七屆六中全會上,通過了《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要求加快農村合作化的速度。1956年11月,全國加入高級社的農戶比重已達到96%。這時,我國農村基本上實現了由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初級社向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社的轉變。
人民公社化是合作化的進一步升級和飛騰,1958年8月,北戴河會議討論了在全國農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問題,通過了《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由此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人民公社化的浪潮。人民公社在“一大二公”的同時對農業的大破壞,并直接導致了國民經濟進入極其嚴重的困境。也正因為如此,當國民經濟已走向崩潰的邊緣時,長期受壓抑的農民在農村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改革。
1.2十一屆三種全會召開后的改革
家庭承包經營。
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全國改革的序幕。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打開突破口的。農村改革的核心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它是迄今為止中國農村一項最成功的制度變遷。
1978年12月16日,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的“生死契約”為標志,拉開了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的經營體制改革序幕。此后,包產到戶在全國迅速蔓延。但是,包產到戶一開始就受到了懷疑、指責和批判,原因在于對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性質到底是姓“社”姓“資”的問題還有爭議。1982年1月1日,中央下發了關于農村改革的第一個一號文件。文件不但肯定了聯產承包制,而且從理論上說明它是社會主義農業經濟的組成部分。1993年,家庭承包責任制被正式列入憲法,成為一項國家經濟制度上的根本大法。同年,國務院決定農村耕地的承包期在原有15年不變的基礎上再延長30年不變。1998年10月,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歸納了指導我國農業和農村跨世紀發展必須堅持的十條方針,概括了三條基本制度,其中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基本經濟制度被定位為基本制度之一。實踐證明,家庭承包責任制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適應性,農村經濟運行的組織化程度、有序化程度大幅度提高,農業因此也獲得了新的發展。
農村稅費改革。
20世紀80年代后隨著農業的大豐收,隨之出現了“賣糧難”。農民收入增長乏力,負擔卻逐漸增加,干群關系日趨緊張。2000年3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下發了《關于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并決定率先在安徽全省進行稅費改革試點。2002年3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出了《關于做好2002年擴大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2002年進一步擴大農村稅費改革試點范圍。2003年3月27日國務院又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決定2003年在進一步總結經驗、完善政策的基礎上,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這樣,歷經曲折的農村稅費改革工作又在摸索中走向全國。2006年1月1日起,我國全面取消農業稅,這意味著,中國農民負擔了2600多年的“皇糧國稅”正式成為歷史。這不僅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一項重大戰略性舉措,而且使中國9億農民徹底告別了延續數千年的“皇糧國稅”,是中國農業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工業反哺農業。
2007年以后,中央對農村政策的實施日益和關系到農民切身利益的低保、醫療等結合起來。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學術界就早以開始討論工業反哺農業的問題。但真正將這一理論付諸實施是在2007年以后。從社會保障制度上看,200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部署2007年新農村建設工作時,明確提出“要積極探索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全國范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勵已建立制度的地區完善制度,支持未建立制度的地區建立制度。”在醫療改革上,財政部負責人表示,2007年我國將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試點范圍將擴大到全國80%的縣。地方財政補助標準要全部提高到每人20元,并不斷完善辦法,規范管理,確保參合農民真正受益。此外,農業部有關負責人最近表示,2007年國家將加大農機購機補貼資金投入,資金規模將有較大幅度增加,農機購置補貼將實現五個擴大。2007年購機補貼將在全國2/3以上的農業縣實施,并向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聯系村傾斜,并將國務院確定的血吸蟲疫區縣全部納入補貼范圍。這些措施表明了國家真正實施工業反哺農業的信心和決心。2農村改革的經驗改革開放30年的實踐,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的源泉,也是檢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試金石。
相關推薦:2010年7月自考成績查詢時間及查詢方式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