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記憶與學習
記憶:在頭腦中積累、保存和提取個體經驗的心理過程。運用信息加工的術語,就是人腦對外界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和提取的過程。
記憶基本過程:信息進入記憶系統—編碼,信息在記憶中儲存—保持,信息從記憶中提取出來—提取。
1.編碼:是記憶的第一個基本過程,把來自感官的信息變成記憶系統能夠接收和使用的形式。需要注意的參與。注意對記憶有重要影響,編碼強弱直接影響著記憶的長短。強烈的情緒體驗會加強記憶效果。
2.保持:(儲存)已經編碼的信息必須在頭腦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時間后才可能被提取。
3.提取:保存在記憶中的信息,只有提取出來加以應用,才是有意義的。提取表現方式:回憶和再認。
記憶的類型:
1.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
陳述性記憶:處理陳述性知識,即事實類信息,包括字詞、定義、人名、時間、事件、概念和觀念。可以用言語表達。
程序性記憶:(技能記憶)記憶程序性知識,如怎樣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
2.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
20世紀80年代后期,托爾文將陳述性記憶進一步區分為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
情景記憶:對個人親身經歷過的,在一定時間和地點發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記憶。
語義記憶:對字詞、概念、規律和公式等各種概括化知識的記憶,它與一般的特定事件沒有什么聯系。
記憶存儲模型: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1.感覺記憶(感覺寄存器或瞬間記憶):是感覺信息到達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
存儲形式就是視覺表象和聲音表象,稱視象和聲象。
如不被注意或編碼,就會自動消退。選擇性注意控制著什么信息將得到進一步加工,將心理資源集中于刺激域中的一部分,并傳遞到短時記憶。
2.短時記憶(工作記憶):是信息加工系統的核心。
感覺記憶中經過編碼的信息,進入短時記憶(20-30秒)后加以復述,可繼續保存。
短時記憶中儲存的是正在使用的信息,在心理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短時記憶扮演著意識的角色,使我們知道自己正接收著什么及正做些什么。
其次,短時記憶使我們能夠將許多來自感覺的信息加以整合構成完整的圖像。
①編碼的形式:以聲音代碼的形式儲存。
②儲存的容量:有限,平均數量為7.單位為組塊:人們最熟悉的認知單元,是人們通過對刺激的不斷編碼所形成的穩定的心理組合。
③儲存的持久性:信息的保持時間有限,如不復述就會消失。
復述: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條件,對信息的短時保持及至長時儲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保持性復述:一遍遍地重復識記材料。
精細復述:將識記的材料與記憶中儲存的信息建立起聯系。
3.長時記憶:信息經過充分的加工以后,在頭腦中保持很長時間的記憶。
①編碼形式:語義代碼、視覺代碼。
②儲存模型:記憶并不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與保存,它的儲存是一個對信息的建構過程。
語義網絡:包含了表征各種概念的節點和彼此相聯系的連線,連線的長短代表著聯系的密切程度。
擴散激活:依據語義網絡,當你想到一個單詞的時候,很容易地想起與這之有聯系的其他各詞,這個過程。
通過組織,人的各種知識經驗就在長時記憶中,構成一個比較穩定的網絡,在心理學中稱為圖式。
圖式是一種心理網絡結構,它表示是各種知識要素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對記憶有重要影響。
圖式中的一般性知識極大地影響著信息的回憶效果。
為測量遺忘,德,艾賓浩斯設計了節省法(再學習法)引發兩個重要發現:
1.描述遺忘進程的遺忘曲線。2.提示了長時記憶中的保存能持續時間(數十年)
遺忘曲線表明,遺忘速度先快后慢。
相關推薦:考試吧:2010年7月自考試題及答案發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