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論述商品綜合方案的主要內容、制定的目的及意義 (6)
①建立多種商品的國際儲存或“緩沖存貨”。該商品對發展中國家具有重要利害關系,并且便于儲存。
②建立國際儲存的共同基金。用來資助建立國際初級產品的緩沖存貨和改善初級產品市場,提高初級產品的長期競爭性,如開發研究、提高生產率、改進銷售等。
③商品貿易的多邊承諾。為了穩定產品供應,參加方案的各國政府,承諾在特定時間內各自出口和進口某種商品的數量。
④擴大和改進商品貿易的補償性資金供應。當出口初級產品的發展中國家的出口收入劇減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給予補償性貸款。
⑤擴展初級產品的加工和出口多樣化,要求發達國家降低或取消對發展中國家初級產品及加工產品的進口限制措施。
其目的是為了解決發展中國家初級產品出口價格長期疲軟,貿易條件惡化的問題。
商品綜合方案是發展中國家為了打破舊的國際經濟貿易秩序,建立新的國際經濟貿易秩序所采取的一個重要步驟。但由于觸動了發達國家在世界市場的壟斷地位和利益,因此,要將方案的內容全部變成現實,還須經過長期艱苦的斗爭。
47、什么是經濟一體化,其形式有哪些(按照貿易壁壘的取消程度)(7)
經濟一體化一般是指國家間通過簽署條約或協定,采取具體的措施協調彼此之間的經濟貿易政策,以促進經濟的共同發展。
經濟一體化按照貿易壁壘取消的程度,可以分成以下幾種形式:
①優惠貿易安排:是一體化程度最低級、組織最松散的一種形式,在優惠貿易安排成員 國間,通過協定或其他形式,對全部或部分商品實行關稅優惠。
②自由貿易區:由簽訂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組成的貿易區。在成員國之間廢除關稅與數量限制,使區域內各成員國的商品自由流動,但每個成員國仍保持對非成員國獨立的貿易壁壘。
③關稅同盟: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完全取消關稅或其他壁壘,并對非成員國實行統一的關稅壁壘而締結的同盟。它開始帶有超國家的性質。
④共同市場:成員國間除完全廢除關稅與數量限制,建立對非成員國的共同關稅外,成員國間的生產要素也實現自由流動。
⑤經濟同盟:在共同市場的基礎上,要求成員國制定和執行某些共同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逐步廢除政策方面的差異,使一體化的范圍從商品交換,擴展到生產、分配乃至整個資源配置。
⑥完全經濟一體化:各成員間在完全消除商品、資本、勞動力等自由流通的人為障礙的基礎上,實現區域內各國的在經濟、金融、財政等政策方面差異的完全消除,實現統一化。是經濟一體化的最后階段。
48、簡述地區經濟一體化產生與發展的主要原因 (7)
①歷史的原因。 ②社會生產力的高速發展。
③維護民族經濟權益與發展的需要。 ④解決國際收支困難。
⑤維護自身的經濟與政治利益的需要。
49、簡述關稅同盟的動態效果 (7)
關稅同盟的動態效果主要是分析、考慮關稅同盟對成員國就業、產出、國民收入、國際收支和物價水平的影響,又稱之為次級效果。
①關稅同盟使成員國之間的競爭加強,專業化程度加深,資源使用效率提高。 ②獲取規模經濟 ③刺激投資 ④促進技術進步 ⑤提高要素的流動性 ⑥加速經濟成長
50、簡述大市場理論的核心 (7)
①擴大市場是獲得規模經濟的前提條件。
②市場擴大帶來的競爭加劇將促成規模經濟利益的實現。
相關推薦:各地2010上半年自考畢業證書領取時間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