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的三種含義:
1、與立法、司法相對應的“行政”。
2、與政治相對應的“行政”。
3、與管理相對應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含義:是指政府行政機關依法對公共事務及其內部事務管理的總和。
三、行政管理學產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威爾遜在1887年發表的《行政研究》一文,威爾遜因此成為行政管理學的創始人。
四、研究和學習行政管理學的具體方法:規范方法、經驗方法、案例方法、比較方法。
五、行政管理的三個特點?
1、行政管理的主體是政府行政機關。
2、行政管理的對象包括社會公共事務和政府內部事務。
3、行政管理必須依法進行,是一種執法活動或執行政策的活動。
六、行政管理學的多學科綜合應用科學的性質。
1、行政管理學所研究的對象是政府的行政管理。
2、就行政管理學與經濟學的關系而言,行政管理學的研究也離不開經濟學的指導。
3、就行政管理學與社會學的關系而言,行政管理學的研究也離不開社會學的指導。
4、就行政管理學與法學的關系而言,兩者也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依法行政是現代行政管理的本質要求。
七、西方行政管理學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學派:
1、19世紀未20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以古典學派的理論為代表。
2、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為科學學派、決策學派、系統學派等理論為代表。
3、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新公共管理理論、政府治理理論、后現代公共行政理論為代表。
八、古典學派行政管理學理論成就的重要意義。
1、古典學派不僅僅開創了行政管理學研究的先例,而且基本上建成了比較完整的行政管理學理論體系,對于當時的行政管理實踐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2、古典學派將研究重點放在組織管理問題上,提出了比較系統的古典組織理論體系。
3、明確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幾個基本原則,即命令統一原則、權責相符原則、較小的管理幅度原則和系統計劃原則,這些原則對于指導行政管理實踐確實具有重要的意義。
九、20世紀40-70年代行政管理學的特點。
1、呈現出學派眾多、理論繁榮的局面;
2、理論基礎開始發生了變化,由主要以政治學理論為基礎走向由多學科的理論為基礎,行為科學、系統理論、決策科學、管理科學、經濟學等成為行政管理學的重要的研究基礎;3、理論形態更加完善,各個學派的理論家紛紛建立了自己相對完整的行政管理學理論。
十、研究和學習行政管理學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理論意義:有助于我們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規律,為我國行政管理的科學化提供理論依據。
實踐意義:1、有助于我們弄清我國行政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改革目標、任務、方式,為我國行政管理改革和發展指明方向。2、有助于提高我國公務員素質,進而提高我國行政管理的整體水平。3、有助于提高我國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政策水平,促進企事業單位與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時也有助于提高企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水平。
十一、西方行政管理學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1、從理論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學的產生既是西方政治學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也是西方管理學興起的理論產物。
2、從實踐上看,行政學從政治學中分離出來,是行政實踐從政治實踐中分離的結果;同時,行政管理學的迅速崛起,也是由于 西方行政實踐發展的需要。
十二、行政與政治的關系:政治是國家意志的表現,行政是國家意志的執行;或者說,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政策的執行。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國家意志的執行或政策的執行就是行政。
十三、行政管理與公共管理的異同:它們是兩個既相聯系又相區別的概念;對于公共事務管理來說,既有政府對公共事務的管理,也有非政府公共組織對公共事務的管理,行政管理只是公共管理的一個部分而并非其全部。
十四、行政管理學既屬于管理學科的分支學科,又是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和法學的綜合應用學科。因為:1、行政管理學是公共管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2、行政管理學是管理學的一個重要組織部分。3、它是一門多學科的綜合應用科學。
相關推薦:各地2010上半年自考畢業證書領取時間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