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員工福利
141、員工福利的含義:
1)從廣義包含三方面:第一,指企業員工作為國家的合法公民,享受政府的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務;第二,企業員工作為企業成員,享受企業的集體福利;第三,除工資外,企業為員工及其家庭提供各種實物和服務形式的福利。
2)狹義的員工福利又被稱為勞動福利或職業福利,是企業為滿足勞動者的生活需要,在工資收入以外,向企業員工及其家庭成員所提供的待遇,包括物質福利、帶薪休假、專項服務等,
142、員工福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1)早期發展階段(是企業自我管理的時期)
2)成熟發展階段(是市場經營管理時期)
3)綜合發展階段(是政府介入后與社會保障協調發展時期)現代員工福利計劃體現了個人、企業和政府三者利益的結合。
143、員工福利的特點:
1)集體性 (員工福利的主要形式是舉辦集體福利事業) 2)均等性
3)補充性 (員工福利是對按勞分配的補充) 4)有限性
5)補償性 (員工福利是對員工所提供的勞動的一種物質補償) 6)差別性
144、員工福利的類型:
1)按給付方式可劃分為:1、貨幣型 2、實物型 3、服務型
2)按以員工福利發揮功能為依據可分為:1、勞動條件福利 2、生活條件福利 3、人際關系福利
3)按福利制度是否具有強制可劃分為:1、強制性福利 2、自愿性福利
145、強制性福利又稱為法定福利,是國家通過立法來強制實施的員工福利政策。
主要有兩大類:社會保險和休假制度。
① 社會保險包括的內容:
1)養老保險 我國現階段采取的是社會統籌和個人財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
2)失業保險 (覆蓋范圍、基金來源、開支范圍、領取條件、保險金標準、給付期限、管理機構、醫療保險)多選
領取條件:所在單位和本人按規定履行其繳費義務滿1年,非本人意愿失業的,已辦理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的。
3)醫療保險
堅持“低水平、廣覆蓋”的原則。
4)工傷保險又稱職業傷害保險
實行“無過失補償”原則
5)生育保險
②休假制度化
包括:1)休假和節假日薪資。2)病假工資
我國現階段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內容包括退休條件和退休待遇兩個方面:
1)在退休條件方面,我國主要規定如下:
1、男工人和男干部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的,即可享受退休待遇;
2、特殊行業的從業者因其崗位不同又有所區別,如井下礦工、固定在華氏32度以下的低溫場所或華氏100度以上的高溫場所的工作者,男工人和男職員滿55周歲、女工人和女職員滿45周歲,均要退休養老,其工齡計算方式為,每在這些崗位上一年,均按一年零三個月計算;
3、直接從事對身體有害的工作,如提練或制造鉛、汞、磷、酸等工作,男工人與男職員年滿55周歲、女工人與女職員年滿45周歲,均可退休養老,其工齡計算方式為,每從事此崗位工作一年,按一年零六個月計算;
4、中央、國家機關的部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黨委書記、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和相當職務的干部,退(離)休的年齡可延長至65周歲;教授、研究員及相當職稱的高級專家,經報請相關部門批準,可延長退(離)休年齡,但最長不超過70周歲。
2)關于退休待遇,我國目前主要區分為退休和離休兩種。:
1、工人與干部退休待遇,是按其工期長短,按月領取退休金,其標準為本人工資的60%-75%,領取至死亡時為止。
2、離休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參加革命工作,享受供給制待遇的干部和在國民黨統治區從事地下工作或參加民主黨派的人員,及1948年底以前在解放區工作、享受政府薪金待遇的干部,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離開工作崗位后享受離休待遇。根據國家規定,離休干部的養老金,由本人原標準工資和生活補貼兩部分構成,生活補貼的額度按離休干部參加革命工作的實踐而有所區別:1937年7月6日抗日戰爭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干部,每年加發本人標準工資兩個月的津貼;1937年7月7日至1942年12月31日期間參加革命工作的干部,每年加發本人標準工資一個半月的津貼;1943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參加革命工作的干部,每年加發本人標準工資一個月的津貼。
146、自愿性福利又稱為企業福利,是由企業自主建立的,為滿足職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向員工及其家屬提供的一系列的福利項目。
自愿性福(企業福利)的種類:
1)企業年金又稱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是在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外,企業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和經濟狀況而建立的旨在為本企業職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制度。
它是現代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的一項重要的子制度。屬于員工個人所有,用于保障職工退休后仍然能夠維持原有的生活水平(選擇)。
我國的企業年金有以下特點(多選、簡答):
①雙方繳納、完全積累;②個人賬戶;③成本列支:企業繳費占工資總額4%的部分,可在企業成本中列支。
2)人壽保險
3)住院、醫療和傷殘保險 :這種保險屬于商業保險的范疇,一般采取團體購買的形式。
4)教育資助
5)生活福利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