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人力資源成本管理
170、人力資本的含義
★人力資本(亦稱“非物質資本的資本”),它是體現在勞動者身上的更高的勞動能力。
所謂人力資本就是體現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產知識的存量,是后天投資所形成的勞動者所擁有的知識、技能和健康等的總和,它反映了勞動力質的差別。
這個定義有五層意思:(簡答題)
1)人力資本是依賴于人的體力能力和腦力能力,因而具有勞動能力的勞動者都具有人力資本的依附基礎。
2)人們的體力和智力是由營養、保健、醫療和教育、培訓、自學等形成的,需要花費資金,即需要投資。
3)人力資本是通過人的有效勞動創造的價值體現出來,失去勞動能力的人或不參加勞動的人,也就失去人力資本。
4)按照市場經濟法則,誰投資誰受益,因而人力資本創造的經濟效益,應按投資比例分配給個人、企業和國家。
5)人力資本對于個人是從小到大,直到老年,從投資、產出直到分配,從獲得、增長直到降低、消失的全過程。
171、★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的區別:(簡答題)(論述)
1)人力資本體現在人身上,表現為人的才干、知識、技能和經驗等非物質的東西;物質資本體現在物身上,表現為建筑物、設備、原材料等。
2)物質資本往往是一次性投資,并可預期收益;人力資本則是長期投資,是不易預期收益的。
3)物質資本投資構成企業的物質資產,可以明確計算的;人力資本不易計算其數額,是同時進行的。
4)物質資本歸企業主占有,企業主對物質資本的處置權是無條件的;人力資本歸勞動者個人所有。
5)物質資本體現在一系列物上,物資本本身是沒有生命的,人們可以隨意加工、改造、使用;人力資本體現在人身上,離開了人 就談不上人力資本,因此企業必須關心人、關懷人、以人為本。
6)物質資本投資的成本直接由投資費用構成;人力資本投資的成本除直接費用外,還包括機會成本。
172、人力資本理論產生和發展的歷程(簡答)
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發表《人力資本投資》演講,此被認為是“人力資本模型”的現代起源。被尊稱為“人力資本之父”。
第一個把人力看作資本的經濟學家是亞當斯密,在《國富倫》中。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把資本劃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資本家投在勞動力上的資本稱為可變資本(人力資本)
173、人力資源成本的含義是在提高勞動能力形成和使用過程中所耗費的各項費用的總和。
1)從勞動者個人來說,直接成本是指為了提高個人的勞動能力而在接受教育、職業訓練、營養保健以及為了使自己勞動能力得到合理利用而進行流動等并由個人或家庭支付的各項費用。間接成本是指個人為接受教育、訓練而放棄的收入。
2)從企業來說,人力資源成本稱為人事成本。(狹義的人力資源成本)
3)從社會來說,是指社會為提高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合理使用勞動力而進行教育、職業培訓投資、指導勞動就業投資,給勞動者提供各種保健的投資等。
4)本章不是分析闡明廣義上的人力資源成本,而是限于分析企業人力資源成本,即“人事成本”
174、人力資源成本的分類★(選擇):
1)按發生的時間特性可分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原始成本應包括員工的招聘、選拔、錄用、安置及培訓等過程中所需支付的一系列費用。
重置成本是指“由于轉換目前正在使用的人員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2)按是否實際發生可分為:實支成本和機會成本
3)按是否直接分清歸屬可分為:直接成本(直接用貨幣支出)和間接成本(以時間、數量、質量等形式表現的成本)
4)按是否可以控制可分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175、人力資源成本的構成★(簡答):
人力資源成本是指為獲得人力資源而發生的取得、開發、使用、保障、離職所支出的費用。
1)人力資源取得成本
[選擇] 取得成本又可分為招聘成本、選拔成本、錄用成本和安置成本。
成本中大量的是時間成本。開發成本中的時間成本可按此方法得出:
① 人力資源的招聘成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招聘前的準備工作發生的成本;二是招聘宣傳成本]
② 人力資源選拔成本(選拔成本的高低主要取決于選拔范圍和選拔方法[選擇])
③人力資源錄用成本 [主要包括花費的時間成本、調配決策的時間]
④人力資源安置成本[主要包括人事部門和用人部門發生的時間成本,提供工作所需要的設備而發生的費用]
2)人力資源開發成本
人力資源開發成本按照培訓方式不同可分為:①崗前指導成本 ②脫產培訓成本 ③在職培訓成本
這三類成本可概括為:①培訓方案設計成本②培訓材料成本 ③培訓間接成本 ④其他培訓成本
3)人力資源使用成本(包括:1維持成本 2獎勵成本 3調劑成本 )
4)人力資源保障成本(包括:1勞動事故保障成本 2健康保障成本 3退休養老保障成本 4失業保障成本)
5)人力資源離職成本(包括:1)離職補償成本 2)離職前低效成本 3)空職成本)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