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EST的基本內容
PEST主要是對政治法律因素(P——Politics)、經濟環境因素(E——Economy)、社會文化因素(S——Society)和科學技術因素(T——Technology)進行分析。
2.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的五種力量模型的主要內容3.潛在進入者的含義潛在進入者是指產業外隨時可能進入該產業而成為競爭者的企業。
4.進入壁壘的含義進入壁壘是指要進入一個產業需要克服的障礙和付出的代價。
5.退出壁壘的含義退出壁壘是指企業在退出某個產業時要克服的障礙和付出的代價。
6.替代品的含義替代品是指那些與本企業產品具有相同功能或類似功能的產品。
7.供應商的含義供應商是指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需要的各種資源、配件等的供應單位。
8.戰略群體的含義戰略群體是指產業內執行相同或類似戰略,并具有類似戰略特性的一組企業。
9.競爭對手分析模型的基本內容根據戰略管理專家邁克爾?波特教授的觀點,對競爭對手的分析,主要抓住四個基本要素:
一是未來目標;
二是自我假設;
三是現行戰略;
四是潛在能力。
10.產業的主要經濟特征產業的經濟特征的主要內容有:
(1)產業的性質;
(2)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
(3)產業的市場規模,即該產業的市場需求量;
(4)產業的競爭范圍;
(5)產業的市場增長態勢;
(6)產業內生產廠家的數量及相對規模;
(7)產業內買方的數量及相對規模;
(8)產業前向及后向的普遍程度;
(9)產業的生產工藝、技術革新及推出新產品的速度;
(10)產業的產品差異化程度;
(11)產業的進退障礙及其難易程度;
(12)產業的贏利水平。
11.產業的主要經濟特征對企業戰略制定的影響(1)產業的性質可以反映企業所定位的業務性質。
(2)產業的市場規模,決定著企業進入者的多少。
(3)產業的市場增長態勢的快慢,決定著企業的進出。
(4)產業內生產廠家的數量的多少,可以反映企業現有的競爭狀況。
(5)產業的產品差異化程度,可以反映企業的競爭優勢。
(6)產業的進入壁壘高低,可以反映潛在進入者的進入的可能性。
(7)產業資本需求大小,可以反映企業進入產業的進退障礙的高低。
(8)產業的技術革新和產品更新速度,可以反映企業經營的風險。
(9)產業前后整合的難度,可以提高或降低競爭的程度。
(10)產業的贏利水平,可以提高或減少對企業的吸引力。
12.產業贏利能力與五種力量的關系13.影響產業進入壁壘的主要因素影響產業進入壁壘的主要因素:
(1)規模經濟;
(2)產品差別化;
(3)資本需求;
(4)轉換成本;
(5)銷售渠道;
(6)與規模經濟無關的成本優勢。
14.影響產業內現有企業之間競爭激烈程度的主要因素影響產業內現有企業之間競爭激烈程度的因素主要有:
(1)競爭者的多寡及力量對比;
(2)市場增長率;
(3)固定成本和庫存成本;
(4)產品或服務的差異性及轉換成本;
(5)產業生產能力的增加幅度;
(6)產業內企業采用的策略和背景的差異以及競爭中利害關系的大小;
(7)退出壁壘。
15.影響供應商討價還價能力的主要因素影響供應商討價還價能力的因素主要有:
(1)供應商的產業集中度;
(2)交易量的大小;
(3)產品的差異化程度;
(4)轉換供應商成本的大小;
(5)前向一體化的可能性;
(6)信息的掌握程度。
16.影響購買者討價還價能力的主要因素影響購買者討價還價能力的因素主要有:
(1)買方的集中度;
(2)買方從本產業購買的產品在其成本中所占比重;
(3)買方從產業中購買的產品的標準化程度;
(4)轉換成本;
(5)買方的贏利能力;
(6)買方后向一體化的可能性;
(7)買方信息的掌握程度。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