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一、良好的開局
1.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任務的提出
[單選]毛澤東提出實現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是在1956年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
[多選、簡答、論述]2.早期探索的積極進展
(1)《論十大關系》的發表。
①這個報告主要總結經濟建設的初步經驗,借鑒蘇聯建設的經驗教訓,系統地闡述了十大關系。
②報告的具體內容有:第一,經濟建設方面,提出了若干新方針,基本精神是要在著重發展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的同時,大力發展同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輕工業、農業,并且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沿海與內地兩方面的建設積極性。第二,政治建設方面,提出了共產黨和其他民主黨派要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在肅反中堅持“一個不殺、大部不捉”的方針。第三,文化建設方面,提出“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的方針。
③《論十大關系》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標志。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經濟方面(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導方針,為中共八大的召開作了理論準備。
(2)中共八大路線的制定。
①經濟建設上堅持的方針: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②國內主要矛盾: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3)《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發表。
(4)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
①整風運動內容: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官僚主義。
②1958年“左”傾錯誤的主要標志有高指標、浮夸風、瞎指揮、共產風。
二、探索中的嚴重曲折
[單選、多選]1.“大躍進”及其糾正
(1)“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發動。
(2)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3)第一次鄭州會議、武昌政治局擴大會議和中共八屆六中全會、第二次鄭州會議、上海政治局會議等,糾“左”的努力。
(4)廬山會議及糾“左”進程的中斷。
(5)“八字方針”,國民經濟的調整。
(6)七千人大會的召開,實事求是、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評精神的恢復。
(7)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的召開,實現四個現代化目標的提出。
相關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