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一、歷史偉大轉折和改革開放的起步
[單選、多選]1.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1)“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成為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思想先導。
(2)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高度評價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全面分析了當前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定,實現了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
[單選、多選、簡答]2.撥亂反正任務的勝利完成
(1)平反冤假錯案,調整社會關系。
(2)闡明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①內容: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②意義: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
(3)鄭重作出第二個歷史決議。
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科學評價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結論,指明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和黨的工作繼續前進的方向,標志著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的勝利完成。
[單選、多選]3.改革開放的起步
(1)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
(2)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性進展,“統分結合”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普遍實行。
(3)廢除人民公社,設立經濟特區。
(4)對外政策的調整,尋求和平環境實現現代化。
(5)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
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展開
[單選、多選、簡答]1.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
(1)中共十二大,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命題的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綱領的制定。
(2)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經濟體制改革以城市為重點全面展開。
(3)“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發區——內地”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4)全面整黨。
(5)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決定。
[多選、簡答、論述]2.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深入推進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基本路線。
①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②基本路線的完整表述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2)“三步走”發展戰略的制定與實施。
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個任務已經基本實現;
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3)政治體制改革基本思路的提出。
[單選、簡答]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繼續推進
(1)1989年政治風波的發生及平息。
(2)向新的中央領導集體的順利過渡。
(3)繼續開展國民經濟的治理整頓。
(4)對外工作的全方位推進。
(5)全面推進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
相關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