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藝術真實性:藝術真實性是指文學作品的藝術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質。
2、出入說:王國維提出的。作家的體驗不但要能“入”,而且還要能“出‘: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內就是移情式體驗,出乎其外,就是體驗主體對體驗的反芻。
3、文學文本:是供讀者閱讀的包含完整意義的實際語言形態,是文學這種語言藝術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4、文學語言組織:是文學文本的最基本層次和直接現實,它是一種具有表現性目的和個性特征的整體性語言結構。它有三個基本特性:語言性、整體性和表現性及個性。
5、語音層面:是文學語言組織的基本層面之一,它是文學語言組織的語音組合系統,主要包括節奏和韻律兩種形態。
6、節奏:是文學語音層面的基本形態之一,是語音在一定時間里呈現的長短、高低和輕重等有春筍的起伏狀況。節奏有三種類型:長短型、高低型和輕重型。
7、音律:也稱聲律、聲韻或韻律,是文學的語音層面的基本形態之一,是由聲調、語調和韻律的變化和協調而形成的內部和諧狀況。
8、文法層面:是文學語言組織的基本層面之一,它是文學語言組織在語詞、語句和篇章方面的構成法則。文法通常有三類:詞法、句法和篇法。
9、詞法:又稱字法,是文法層面的類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內語詞的構成法則。
10、句法:是文法層面的類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內語句的構成法則。
11、文學的定義:文學作為一種人類的文化形態,它是具有社會的審美意識形態性質的、凝聚著個體體驗的、溝通人際的情感交流的語言藝術。
12、符號論的文化概念:從符號學的角度看,文化是人類的符號思維和符號活動所創造的產品及其意義的總和。這個觀點是由德國的現代哲學家卡西爾提出的。
13、品質閱讀:是指“試圖盡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質,表示首先注意到語言中的各種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復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節和主題運動。這是就西語而言的,若是論漢語文學中‘品質閱讀”則是讀者閱讀是首先關注文本的用字、比興、押韻、平仄、對仗和用事等,進一步再延伸到對情景的描寫或人物、情節的敘述的理解。
14、經驗和體驗:個人和見聞和經歷及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統稱為經驗。所謂體驗是經驗中見出深義、詩意和個性的部分。經驗是一種前科學的認識,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當然這還是常識、知識,即前科學的真理);而體驗則是一種價值性的認識和領悟,它要求“以身體之,以心驗之”,它指向的是價值世界。
15、文以載道:中唐時期韓愈等古文運動家提出的,經宋代理學家的解釋得到完善,“文以載道”的意思是說文像車,道像車上所載之貨物,通過車的運載,可以達到目的地。如果車裝飾得很漂亮,卻不載物,那么車再美也是無用的。可見文學也就是傳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這樣的文學觀念偏重于文學的教化目的。
16、文學的定義:文學作為一種人類的文化形態,它是具有社會的審美意識形態性質的、凝聚著個體體驗的、溝通人際的情感交流的語言藝術。
17、符號論的文化概念:從符號學的角度看,文化是人類的符號思維和符號活動所創造的產品及其意義的總和。這個觀點是由德國的現代哲學家卡西爾提出的。
18、品質閱讀:是指“試圖盡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質,表示首先注意到語言中的各種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復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節和主題運動。這是就西語而言的,若是論漢語文學中‘品質閱讀”則是讀者閱讀是首先關注文本的用字、比興、押韻、平仄、對仗和用事等,進一步再延伸到對情景的描寫或人物、情節的敘述的理解。
19、經驗和體驗:個人和見聞和經歷及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統稱為經驗。所謂體驗是經驗中見出深義、詩意和個性的部分。經驗是一種前科學的認識,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當然這還是常識、知識,即前科學的真理);而體驗則是一種價值性的認識和領悟,它要求“以身體之,以心驗之”,它指向的是價值世界。
20、文以載道:中唐時期韓愈等古文運動家提出的,經宋代理學家的解釋得到完善,“文以載道”的意思是說文像車,道像車上所載之貨物,通過車的運載,可以達到目的地。如果車裝飾得很漂亮,卻不載物,那么車再美也是無用的。可見文學也就是傳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這樣的文學觀念偏重于文學的教化目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