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么質量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1)質量是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產品及服務是企業競爭力的載體(2)質量是企業經濟效益的基礎(3)質量是企業經營素質的體現
2、我國的質量狀況可概括為五方面:①質量問題令人擔憂②假冒偽劣屢禁不止③質量管理嚴重滑坡④優難勝、劣不汰現象十分突出⑤監督乏力,有效手段不足
3、《質量振興綱要》提出了現階段我國質量振興的主要目標:經過5至15年的努力,從根本上提高我國主要產業的整體素質和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使我國的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躍上一個新臺階。這一總體目標包括提高主要產業的整體素質、提高重點產品實質質量、提高工程質量、提高服務質量等四方面的具體目標。
4、缺陷與不合格的區別:ISO9000:2000將“缺陷”定義為“未滿足與預期或規定用途有關的要求”,并指出與不合格具有關聯關系。缺陷的定義強調與“用途有關的要求”,顯然,只有在使用過程中才能更好地發現缺陷,并且會涉及到缺陷的責任問題。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未滿足,那是不合格,不是缺陷。如未滿足安全法規要求、環保法規要求等,也是不合格。要求來自顧客、來自適用法規、來自組織規定,而用途來自產品本身并經由實現產品者提出用途指南。
5、體系和過程的關系:體系是由過程構成的,體系的目標是通過過程結果的積累和調整而實現的。過程是由活動組成的,過程的目標是通過活動結果的積累和調整而實現的。體系、過程和活動三者的關系既有區別,又具有共同之處(如三者都有輸入和輸出)。有的只是為使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具有一種秩序,而把所研究的事物視為體系(系統)或過程或活動。如:我們研究一個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把產品實現看作一個過程,把設計和開發看作一項活動等。來源:考試大
6、質量管理體系基礎:(1)原理1-質量管理體系的理論說明(2)質量管理體系要求與產品要求(3)質量管理體系方法(4)過程方法(5)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6)最高管理者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作用(7)文件(8)質量管理體系評價(9)持續改進(10)統計技術的作用(11)質量管理體系與其他管理體系的關注點(12)質量管理體系與優秀模式之間的關系
7、質量職能和質量職責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質量職能是針對全過程控制需要提出來的質量活動屬性與功能,是質量形成客觀規律的反映,具有和相對穩定;而質量職能則是為了實現質量職能,對部門、崗位與個人提出的具體質量工作分工,其任務通過責、權、利予以落實,因而具有人為規定。可以說,質量職能是制定質量職責的依據,質量職責是落實質量職責的方式或手段。質量管理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散布在各個質量職能部門中的質量職能通過質量職責有機地聯結起來,協同一致實現組織的質量目標。
8、為了表述產品質量形成的這種規律性,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朱蘭曾經提出了一個質量螺旋模型。就是表述影響質量的相互作用活動的概念模式,是一條螺旋式上升的曲線,該曲線把全過程中各質量職能按邏輯順序串聯起來,用以表征產品質量形成的整個過程及其規律性,通常稱之為“朱蘭質量螺旋”,它反映了產品質量形成的客觀規律,是質量管理的理論基礎。
9、“朱蘭質量螺旋”,可以看到:(1)產品質量形成過程包括13個環節(質量職能):市場研究、產品計劃、設計、制定產品規格、制定工藝、采購、儀器儀表配置、生產、工序控制、檢驗、測試、銷售、售后服務。(2)產品質量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3)產品質量系統目標的實現取決于每個環節質量職能的落實和各環節之間的協調(4)質量系統是一個開放系統,和外部環境有密切聯系(5)產品質量形成全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均需依靠人員的參與和完成,人的質量及對人的管理是過程質量及工作質量的基本保證。它有異曲同工的常見表述還有質量循環圖和質量杯。
10、質量管理的發展歷程:(1)質量檢驗階段。這種有人專職制定標準、有人負責實施標準、有人按標準對產品質量檢驗的“三權分立”的質量管理是質量檢驗階段的開始,是一種歷史的進步,現代意義上的質量管理便從此誕生。但這一階段的質量管理仍屬“事后把關”性質,查出了廢次品,既成事實的損失已無法挽回,而且采取全數檢驗的辦法把關,量大面廣,耗費資源,增加成本,不利于生產率的提高;最后,某些產品檢驗屬破壞性檢驗,如炮彈的射程檢驗、膠片的感光度檢驗等,檢驗一個就損壞一個,全數檢驗是根本行不通的(2)統計質量管理階段。1926年美貝爾電話研究室工程師休哈特提出了“事先控制,預防廢品”的質量管理新思路,并應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理論,發明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質量控制圖”,解決了質量檢驗事后把關的不足。它把“事后把關”變成事先控制、預防為主、防檢結合,并開創了把數理方法應用于質量管理的新局面(3)全面質量管理階段。人們認識到只有將影響質量的所有因素統統納入質量管理的軌道,并保持系統、協調的動作,才能確保產品的質量。1960年代初,費根堡姆和朱蘭提出了全面質量管理的科學概念及理論。
更多2015年自考資訊、自考報名時間、自考時間及備考資料,請訪問考試吧自學考試網!
相關鏈接:
2015自考報名條件 ※ 2015年自考報名時間匯總(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