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的特殊的歷史現象。產生于人與人之間的利害沖突,是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通過建立以暴力為基礎的國家政權,利用法律這種強制性的手段來調節利益分配,解決社會沖突的活動。
政治學是研究人類政治活動的規律性的一門科學。
任何一種政治學說,都是某些階級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有鮮明的階級性和意識形態色彩的學說。
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理論體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的基礎之上的學說,它集中地反映了人類社會中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節 政治學研究對象
政治學作為社會科學的一個領域,是研究政治現象產生的原因、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
古希臘:城邦,城市國家。
亞里士多德:國家的活動。
中國古代:主要是統治的意思。
古往今來主要分兩種觀點:
(一)歷史上剝削階級思想家以及當代西方政治學者的解釋。(二)馬克思主義的解釋。
(一) 對政治的解釋共分五種:
(1)道德觀點,把政治等同或歸結為倫理道德。
(2)法律現象,是立法和執法的過程。
(3)爭奪權力以及施展謀略和玩弄權術的活動。
(4)“管理眾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務的活動。
(5)圍繞著上海自考制定和執行政策而進行的活動。
(二) 對政治的本質和含義歸納:
(1)根源:是經濟,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關系歸根到底是由經濟關系決定的。
(2)實質:是階級關系,在階級社會中,階級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權力,政治權力的中心問題是國家。
(4)活動:是科學、藝術,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來研究它。
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筑,是經濟的集中表現,以政治權力為核心展開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總和。
馬克思主義政治觀提示了政治現象的范圍,主要有兩點:一是時間范圍。二是界定政治現象與非政治現象的標準。
政治學的研究對象:馬克思主義認為,政治活動的核心是國家政權問題。國家政治是所有階級社會上層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層建筑的主體。因此,政治學應抓住政治中最本質、最主要、最根本的問題,即國家政權問題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
因此對政治學的研究對象應作這樣的表述:即以公共權力為中心的政治關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為及其發展規律,都是政治學的研究對象。
掃描二維碼關注"zikao566"微信,獲取最新自考成績、自考報名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