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要求
(1)價值規律的內容。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是: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概括地表述,價值規律就是商品按照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進行交換的規律。
(2) 價值規律作用的表現形式。
按照價值規律的要求,在商品交換中價格應該與價值相一致。但在商品經濟的現實中,經常存在著供求的不平衡。
商品價格經常與價值不相一致,并不意味著違背了價值規律,更不表明價值規律失去作用。這是因為: 首先,商品價格波動的中心是價值,價格無論怎樣變動,總是以價值為基礎而變動的,價格波動的幅度不會偏離價值太遠。其次,從較長期和全社會總體來看,同一種商品價格的上漲部分和下降部分可以互相抵消, 因而一定時期之內在總體上價格與價值相等,商品的平均價格和價值相一致。
考點:價值規律在私有制商品經濟中的作用
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察:一方面是價值規律自身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價值規律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所起到的作用。價值規律自身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進行交換的客觀必然性的實現。必然性得以實現,表明價值規律在有效地發揮作用。如果這種必然性被干擾,如出現了價格壟斷,限制價格的合理波動,就會阻礙商品經濟的發展。
考點:價值規律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三方面作用
(1)價值規律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分配的比例,即調節社會資源的配置。在商品經濟社會中,按比例合理分配社會資源的客觀要求,是通過價值規律的作用而得到實現的。商品價格變動的信息,使商品生產者在利益驅動下調整自己的生產方向和規模,從而自發地調節著社會資源的配置。
(2) 價值規律自發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如果有的商品生產者改進了生產技術,改善了生產經營管理,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就可獲得較多盈利,在市場競爭中就處于有利地位。所有商品生產者為了降低其生產商品的個別價值,力求采用先進技術,改進生產方法,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3)價值規律會引起和促進商品生產者的分化。
各個商品生產者生產的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存在很大差別。生產條件好的商品生產者,勞動生產率較高,其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有可能發財致富。而那些生產條件差的商品生產者,勞動生產率比較低,有可能虧本,甚至破產。
考點: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和形成
(1)在封建社會末期小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條件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
(2)商業的發展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起了重要促進作用。
(3)資本原始積累加速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形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形成經濟上需要兩個條件:
一是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二是少數人手中積累起為組織資本主義生產所需要的大量貨幣財富。然而,單純依靠小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是相當緩慢的過程。通過暴力手段可以加速兩個條件的形成。這個過程發生在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確立之前,所以叫做資本的原始積累。原始積累的實質是用暴力手段剝奪小生產者的生產資料,強迫勞動者同生產資料相分離,使生產資料和貨幣在少數資本家手中迅速積累,并使勞動者淪為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工人。
掃描二維碼關注"zikao566"微信,獲取最新自考成績、自考報名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