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宏觀經濟調控
第一,國家干預經濟的必要性。
歸根到底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化大生產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存在和發展的內在要求,國家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起管理與調節社會經濟生活的任務。
第二,資本主義國家宏觀經濟管理與調節的任務、目標。總任務,是促進市場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
從市場經濟體制的角度看,維持和保證總供給和總需求大體平衡,也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資本主義國家宏觀經濟管理與調節的主要目標,包括保持經濟的穩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長,保持幣值和物價的穩定,實現充分就業,保持國際國內收支的大體平衡等。
第三,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調控方式與手段。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調控方式,一個是國家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調節、控制和介入,如對國有企業和國有私人合營企業的經營、管理和調控,這在經濟調控中所占比重不大。另一個是國家對國民經濟的間接調節與控制,主要是運用經濟手段,通過經濟政策的制定、經濟杠桿的運用,還可以通過計劃的指導,間接地引導私人資本按照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所希望的方向發展。
調控手段主要是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在個別時候、特定情況下,還可能出臺某種行政手段進行直接的干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宏觀經濟管理和調控目標的實現,主要是通過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這樣一種經濟調節機制實現的,這也是國家對經濟的管理調控以經濟手段為主的具體體現。發達市場經濟中國家調節的主要是四大市場,即商品市場、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和外匯市場。
第四,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政策。當代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主要是通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實行國民經濟計劃化實現的。
財政政策。財政是國家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通過財政把一部分國民收入集中起來進行分配,從而對生產資源的使用、個人收入的分配以及整個宏觀經濟運行都有巨大的影響。財政政策主要包括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兩方面。
貨幣政策。貨幣幣值的穩定,是市場經濟正常發展運行的必要條件。金融信貸業務的發達,更能促進市場經濟的加速發展。因此,貨幣金融政策一直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政策。
在貨幣資本運動的過程中實現宏觀經濟調節,一是對利率的調節,二是對貨幣流通量的調節。
利率調節主要是通過利率高低和差別利率來實現某些宏觀經濟目標。
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是由客觀規律決定的,在紙幣流通的情況下,如果違背客觀規律,過多增發貨幣,必然會引起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
調控貨幣量,主要運用所謂三大手段或三個法寶。一是公開市場業務,即由中央銀行在貨幣資本市場上公開出售或收購有價證券,若是中央銀行大量收購有價證券,則意味著一般商業銀行手中的貨幣就有所增加,因而流通中的貨幣量就多了,反之則相反。
二是最低準備金率政策,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有法律規定的儲備金制度,即商業銀行要把一定比例的資金存入中央銀行,以保證金融秩序的穩定,法定準備金率提高,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上繳更多的貨幣資金,流通中的貨幣會減少。
三是再貼現利率政策,商業銀行可以把手中的未到期有價證券拿到中央銀行去再貼現,如果再貼現利率降低,商業銀行就會拿出更多的有價證券去貼現,這樣流通中的貨幣就會增加。
掃描二維碼關注"zikao566"微信,獲取最新自考報名、自考成績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