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社會主義基本特征的論述
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設想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后,經過一段過渡時期,建立的新社會制度,稱為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而后發(fā)展為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第一階段的主要特征是:
生產資料歸全社會所有的公有制;根據社會的需要對社會生產的計劃管理和調節(jié);勞動者生產的社會總產品經過一定扣除后,對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商品經濟消亡;階級對立和階級差別消失;國家開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列寧總結出一些社會主義社會的特征:在所有制上是全民所有制經濟與集體所有制合作經濟并存;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渡時期,還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具有高度發(fā)達的生產力和比資本主義高的勞動生產率;建立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政權及其民主制度。
考點:對社會主義本質和基本特征的認識在實踐中深化和發(fā)展
鄧小平把社會主義的本質概括為“解放生產力, 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是對社會主義根本性質的科學概括,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發(fā)展。
社會主義實踐中,特別是中國的改革開放實踐中,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特征的認識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創(chuàng)造高度發(fā)達的生產力和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最根本的一條。
第二,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的生產資料公有制, 逐步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第三,實行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這是由社會主義所有制關系決定的。按勞分配的具體形式在社會主義的不同發(fā)展階段可以有所不同。
第四,社會主義事業(yè)要有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 建立起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完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的政治文明。
第五,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
第六,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這是貫穿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fā)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
掃描二維碼關注"zikao566"微信,獲取最新自考報名、自考成績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