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素材的含義
什么是素材?本教材所說的素材,既指“為創作需要而收集的原始材料”,還指在寫作目標出現之前,作者生命際遇中的原始事件、事實、表象以及知識、日常經驗等。
素材的積累是動態的,每個人從孩提時代就開始了人生知識與經驗的積累,到終老的那一刻積累才會停止。素材積累在個體生命歷程中都在不斷充實、更新。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為素材。
考點:素材積累在寫作中的作用
(一)素材積累能夠激活作者寫作動機的心理機制在生活實踐中作者積累了豐富的、獨特的經驗,融匯于自身的感知活動,并上升為理性的認識思考能力,經驗的不斷積累,創作主體所擁有的寫作創造活動的基礎就越厚實。而認識的每一次活動又都受到過去經驗的啟示與影響,這樣的實踐“訓練”,鍛煉著作者的敏銳性,從而使作者建構起一種獨特的有解釋能力的“心理結構”。意思是現實生活材料能激發作者的創作欲望。古往今來許多作品的產生證實了這一點,如現代作家沈從文深愛自己的家鄉,積累了關于湘西的許許多多的感性認識,這些積累激勵著他去寫作,終于成就了一個著名的鄉土文學大家。
(二)素材的積累過程促使寫作“靈感”發生“靈感”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寫作者在不斷地接觸和感受外界客觀事物的過程中,在大量持續的閱讀與理解多種知識的過程中,紛至沓來的富有刺激力的人和事,眾多的新知識與舊知識,此類與彼類,會使作者感觸迭起,茅塞頓開,引起認識上質的飛躍,獲得靈感。
(三)素材積累是形成文章思想觀點的物質基礎任何性質的文章都要表達一定的思想觀點。而思想觀點應該從社會實踐中來,這是哲學家們普遍認可的基本常識。作品中的基本思想,應該是寫作者自己的實踐中取得的經驗與知識和對客觀事物的獨特發現。而只有對現實生活長期關注和思索,在自覺的積累素材中融會、提煉,才可能出現思想結晶。
考點:自然性與持續性
所謂自然性是指人對素材的積累是按照大腦自身的生理法則儲存;所謂持續性,是說這種積累的時間是漫長的,所謂生命不息,積累不止。
在實際的創作中可以發現,一個作家的童年經驗和青春經驗常常構成一個作家畢生創作的無盡財富,比如現代戲劇家曹禺幼年常跟著長輩看戲,又親身經歷了大戶人家的生活,深切感受了富貴外表下的骯臟和殘忍,于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寫下自己的代表作《雷雨》,說明幼年經歷常常決定作家對世界的獨異認知與發現。
掃描二維碼關注"zikao566"微信,獲取最新自考報名、自考成績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