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名詞解釋
1. 高爾賓:威斯康星州立大學經濟系主任,他對農村社會學的主要貢獻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與他人一起發現和提出鄰居區域群體關系的社會生態學研究;二是使農村社區的經驗研究成為可能。他1915年發表的《一個農業社區的社會剖析》研究報告中提出了交易概念,第一次以此為依據劃定了具體的農村社區。他的成果被認為是首創的合乎科學的、有系統、有分析的農村社會學研究,是農村社會學在美國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
2. 現代農業:現代農業是相對與傳統農業而言,指用機械化、自動化手段裝備的,采用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科研究成果,運用管理科學和電腦等管理設備的農業,是農業發展的最新階段。中國當前正處于傳統到現代農業的過渡階段。
3. 差序格局: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在研究中國鄉村結構時提出的概念,旨在描述親疏遠近的人際格局,如同水面上泛開的連暈一般,由自己延伸開去,一圈一圈,按離自己距離的遠近來劃分親疏。即“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為中心,周圍劃出一個圈子,這個圈子的大小要依著中心勢力的厚薄而定”“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系成的社會關系不像團體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個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紋一樣,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這樣一來,每個人都有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圈子,同時又從屬于以優于自己的人為中心的圈子。
4.剪刀差:剪刀差指的是一種價格差距。剪刀差是指工農業產品交換時,工業品價格高于價值,農產品價格低于價值所出現的差額。因用圖表表示呈剪刀張開形態而得名。具體地說,是指在工農業產品交換過程中,工業品的價格高于價值而農產品的價格低于價值的不等價交換。把不等價交換的變化趨勢畫成圖表,呈現出剪刀狀張開,故稱剪刀差。如果價格背離價值的差額越來越大,叫擴大剪刀差;反之,叫縮小剪刀差。
5. 權力貧困: 阿馬蒂亞·森認為,對貧困問題的認識,不能僅停留在收人層面,而應該立足于貧困者的生存狀態。對貧困的關心應該更重視對窮人福利的關心(絕對貧困),而不是簡單的對他們與其他人收人差距的關心(相對貧困)。進一步講,森認為毋需區分絕對貧困與相對貧困,無論何種貧困狀態,其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由于權利的缺乏或者其他條件的不足造成的。貧困絕不僅僅是收人低下的外在表現。為此,森創立了權利貧困理論與方法。
6. 文化扶貧:文化扶貧既是從文化和精神層面上給予貧困地區以幫助,從而提高當地人民素質,盡快擺脫貧困。傳統的扶貧主要是從經濟物質上進行輔助,而貧困地區要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既要從經濟上加強扶持,更需要加強智力開發。扶貧不僅要扶物質,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
7. 農村社會控制:廣義上指社會及其組織的群體運用社會規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手段和方式,對農村社會成員的社會行為及價值觀念進行指導和約束,對農村社會關系進行調節和制約的過程。狹義上指社會及其組織和群體對農村中越軌行為和思想的預防、阻止及處罰的措施和實踐過程。
8. 城鄉統籌:城鄉統籌是以城市和農村一體發展思維為指導,以打破歷史和制度設計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為出發點,立足城市發展,著眼農村建設,以最終實現城鄉差距最小化、城市和農村共同富裕文明為目的的一項系統工程。
9. 城鎮化:指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第二、三產業不斷向城鎮聚集,從而使城鎮數量增加,城鎮規模擴大的一種歷史過程,它主要表現為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其農村人口居住地點向城鎮的遷移和農村勞動力從事職業向城鎮二、三產業的轉移。城鎮化的過程也是各個國家在實現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所經歷社會變遷的一種反映。
10. 繆爾達爾—赫希曼模型:發展經濟學認為,落后地區與先進地區之間存在兩種作用,一種是擴散效應或者說涓滴效應,指生產要素從先進地區向落后地區流動,發達地區的發展成果能夠促進落后地區的發展,因此它成為地區之間平衡發展的力量;另一種是回波效應或者說是極化效應,指生產要素從落后地區向先進地區流動,發達地區的發展以抑制落后地區的發展為代價,這樣就形成了地區之間不平衡發展的力量。擴散效應、回波效應是瑞典經濟學家繆爾達爾提出來的,涓滴效應、極化效應是美國經濟學家赫希曼提出來的,這里使用他們提出的概念分析地區差距的變動,稱為“繆爾達爾-赫希曼模型”。
11. 劉易斯模型:1954年,劉易斯發表的一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論文-“勞動無限供給條件下的經濟發展”,首次提出了完整的二元經濟發展模型。這篇文章的發表標志著二元經濟模型超越了思想階段而形成為一種具有嚴格內部一致性的經濟學理論。二元經濟模型的基本要點有:(1)不發達經濟是由兩個不同性質的經濟部門所組成的。(2) 傳統部門中存在著邊際生產率低于其生活費用甚至等于零的勞動力。(3) 現代部門的擴張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是以吸收傳統部門的剩余勞動力為其特征的。(4) 經濟發展的關鍵階段就是第二階段。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