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十一 企業資源計劃(ERP)和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
1、物料需求計劃(MRP):根據產品計劃計算出物料需求量和需求時間,以達到“在所需的時間、需要的地點取得生產所需的物料、達到準確無誤”的目的。
2、MRP的原理:
1.從最終產品的主生產計劃導出相關物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時間。
2.根據物料的需求時間和生產(訂貨)周期來確定其開始投產(訂貨)的時間。
3、直接批量法:是將每個時期對項目的凈需求量直接作訂貨批量。
4、閉環物料需求計劃(閉環MRP):是在MRP的基礎上增加了能力需求,以及作業計劃以后的信息反饋功能,以保證作業計劃的可行性和對計劃進行有效的控制,形成一個閉環系統。
5、閉環MRP的處理過程:
在閉環MRP中,主生產計劃及物料需求計劃計算以后,要通過粗能力計劃、能力需求計劃等模塊進行生產能力平衡。若生產能力不能滿足計劃要求,應根據能力調整相應的計劃。同時,它還能收集生產(采購)活動執行結果,以及外界環境變化的反饋信息,作為制訂下一周期計劃或調整計劃的依據。由于增加了上述功能,使之形成“計劃—執行—反饋”的生產管理循環,可以有效的對生產過程進行計劃與控制。
6、在閉環MRP中生產活動控制的任務:
有效的組織生產活動,合理利用各種資源以保證各項訂單任務完成;及時反饋生產活動進行狀況的信息,并根據反饋信息對生產活動進行調整和控制。具體包括三個方面:
1.作業排序 2.任務下達 3.信息反饋與生產控制
7、制造資源計劃(MRPⅡ):是指在閉環MRP 完成對生產計劃與控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將經營、財務、生產管理子系統相結合形成的系統。
8、MRPⅡ系統(制造資源計劃)的特點:
1.計劃的一致性和可執行性 2.數據共享性動態應變性
3.模擬預測性
9、企業資源計劃(ERP):是一個使財務、分銷、制造和其他經營業務達到均衡協調的應用軟件系統。
10、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實現對供應鏈的有效管理。所謂供應鏈是指產品生產和流通中涉及的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以及最終消費者組成的供需網絡,在這個網絡中,每個貿易伙伴既是其客戶的供應商,又是其供應商的客戶。供應鏈管理即時對供應鏈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以及貿易伙伴關系等進行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工作。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是通過滿意伙伴的密切合作,以最小的成本和費用提供最大的價值和最好的服務。
11、實施ERP的基本條件:
1.客觀需要是企業實施ERP的動力
2.組成以企業主管領導為首的決策機構是實施成功的重要條件
3.完整和準確的數據是ERP實施的基礎
12、計算機集成制造(CIM):是一種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管理技術和生產技術,對生產企業從產品設計、生產準備、生產管理、加工制造直到產品發貨與用戶服務的整個生產工程的信息進行統一管理、控制,以優化企業生產活動、提高企業效益與市場競爭力的思想方法或生產模式。
十二 準時化生產方式(JIT)與精益生產方式(LP)
1、 準時化生產方式(JIT)的含義:
在需要的時間和地點,生產必要數量和完美質量的產品和零部件,以杜絕超量生產,消除無效勞動和浪費,達到用最少的投入實現最大產出的目的。
2、準時化生產方式(JIT)的組成:
1.JIT生產方式的新思維 2.JIT生產系統設計與計劃技術
3.JIT生產現場管理
3、JIT系統(準時化生產方式)涉及的五方面生產管理技術:
1.快速應變的產品設計 2.均衡化生產 3.持續的降低在制品庫存
4.生產資源的優化 5.JIT的質量控制
4、看板管理:是一種生產現場物流控制系統,它是通過看板的傳遞或運動來控制物流的一種方法。
5、精益生產方式(LP):是指運用多種現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社會需要為依據,以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為根本,有效配置和管理使用企業資源,以徹底消除無效勞動和浪費為目標,最大限度的為企業謀取經濟效益的生產方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