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31、談談對于審美經驗的超越性的基本看法。
答:審美經驗的超越性中的“超越”概念包含了“橫向超越”與“縱向超越”兩個方面,主要體現在:①審美經驗能夠實現從物質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②還能實現從現實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③還能實現從經驗世界向超驗世界的超越。
32、簡述審美感知相對于一般感知的特點。
答:①它總是與情感活動緊緊交織;②它具有積極的選擇能力;③它總是以完形的方式把握對象,具有整體性特點。
33、審美理解具有什么特點?
答:審美經驗需要理性的參與,以作出具有普遍性的審美判斷和評價。特點:①審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的特點;②審美理解具有多義性的特點。但是,審美對象必然具有自身的規定性,所以理解活動雖然沒有止境,但也不是主觀任意的,而必須始終圍繞對象來進行。
34、審美主體的功能調節和結構調節分別指的是什么?
答:審美主體的自我調節分為有意識與無意識,有意識的調節是功能性的;而調節本身在心理結構中是無意識的,結構決定功能,功能影響結構,審美主體的自我調節就是這種有意識的功能調節和無意識的結構調節的有機統一。
35、想象的先驗層面和經驗層面是怎樣兩個不同的層面?
答:想象的先驗層面和經驗層面具有不同的功能,先驗想象力打破主體對象之間的渾然一體狀態,形成審美距離;經驗想象力則能在此基礎上,改造原初經驗材料,形成關于審美對象的格式塔。其實,先驗想象力并不是一種獨立的想象力,并且它們并不是兩種不同的想象力,而是同一思維活動的兩個方面。
36、簡述審美體驗的起始終結都是感覺。
答:審美經驗從感覺開始,也以感覺告終,但是,這兩種感覺顯然有著本質的差異:①首先,它們的對象不同,前者把握的只是對象的外觀;而后者所把握的是具有一定深度的意義;②其次,它們的區別還在于后者還使得主體呈現出一種新的態度,達到了一種體驗的深度。
37、簡述難以給藝術下定義的原因。
答:①被“藝術” 范疇所指稱的對象本身就處在不確定之中,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這增加了定義的困難;②在被劃入“藝術”的現象世界之中隱藏著一個互動變化:現象世界是變動不拘的,我們稱某一類事物為“藝術”,但并沒有在這類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間劃定一個明確的界限;③“藝術”自身的價值在人類的文化視野也不是確定不變的,“藝術”概念的外延和藝術本身的意義總是處在不斷的變化中,這也增加了給藝術下定義的困難;④對藝術的規定往往會受到人們對藝術的功用判斷的左右,一些功用如游戲、模仿、再現、表現、凈化感情、振奮生命等等總是在某個時代內成為對藝術的規定,而這種規定又影響著“藝術”概念的內涵。
38、藝術品與非藝術品的區別是什么?
答:①藝術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藝術品必須是人工制品,這是“藝術品”最基本的必要條件,自然物再美也不能稱為藝術品;②藝術品是精神產品而不是物質產品。人工制品并非都是藝術品,藝術品是精神勞動的產品,是人的想象活動創造出來的精神產品;③藝術品主要是意象思維的結晶,而不是抽象思維的成果。藝術品與其他精神產品的根本區別在于它是通過藝術家的意象思維所創造的意象世界,來傳達人類的審美經驗,這是藝術獨有的審美本質。
39、簡述藝術品與非藝術品的聯系?
答:①經過審美加工和創造,非藝術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轉化成藝術品;②藝術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向非藝術品領域滲透,拓寬藝術品的領地,增添藝術的門類和品種,并使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富有藝術情趣和審美意味。
40、分析在現代社會發展中藝術是如何向非藝術領域滲透的。
答:①當代社會的發展,使越來越多的物質產品除保持其實用價值外,其審美價值也越來越受重視;②藝術慢慢滲入非藝術領域,使許多物質產品同時也具有了藝術品格,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同時因得到升華而富有情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