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本章作為全書的開始部分,是學習以后各章的基石。學習這一章,在理論上要弄懂勞動、勞動方式、勞動行為、勞動制度和勞動關系的含義;理解勞動、勞動關系等的類型;了解學習與勞動相關的概念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之間聯系的意義。學習勞動概述,更要學會用相關理論分析我國勞動的滯后點。事實證明,如何達成勞動的高效率性正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達成和諧社會的核心之一。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A、勞動的含義、特征和分類
1、識記:(1)勞動的含義。(2)勞動的特征。(3)勞動的分類。
2、領會:(1)勞動含義的四個方面的分析。(2)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關系。(3)硬技術和軟技術的區分。(4)其它分類標準。
B、勞動方式與勞動行為
1、識記:(1)勞動方式的含義。(2)主要的勞動行為。(3)影響勞動行為的社會因素。
2、領會:(1)不同勞動方式產生不同勞動結果的原因。(2)勞動分工的三種分工形式。(3)勞動協作的不同類型。(4)勞動競爭的不同種類。(5)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區分。
3、簡單應用:用競爭的觀點原理解釋如何達到現代社會所倡導的雙贏局面。
C、勞動制度與勞動關系
1、識記:(1)勞動制度的含義。(2)勞動制度的一般特征。(3)勞動關系的含義和特征。(4)勞動關系的類型。
2、領會:(1)形成勞動制度的兩種途徑。(2)勞動制度對社會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3)決定勞動關系性質和特點的最基本因素。
3、綜合應用:聯系我國實際,談談如何建立有效的勞動關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