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兩黨制
現在生活在美國的人沒人能記起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的競爭是什么時候開始的。這種競爭進行了一個多世紀,是世界上最早的政治競爭之一。
美國的政治體制是兩黨制的典型范例。當我們說美國有兩黨制時,并不是指美國只有兩個政黨。通常約有十幾個政黨提名總統(tǒng)候選人。我們之所以稱之為兩黨制,是因為有兩個大黨派和許多小黨派。通常小黨派合在一起在全國選舉是得票低于全國所投票數的5%。
在美國社會里,民主黨和共和黨是最大和最有競爭力的組織。他們通過維持兩黨制,很輕松地組織選民。因為通常沒有其他選擇,美國人幾乎無可避免地成為民主黨員或共和黨員。此外,因為這些黨的競爭歷史很久,多數美國人知道自己屬于兩黨中的哪一派。作為兩大黨占優(yōu)勢的結果,多數當選官員不是共和黨員就是民主黨員。在過去的100年里,每年的總統(tǒng)選舉中都進行了一些打破舊體制的嘗試,但這種體制經受住了所有的攻擊繼續(xù)存在。
兩黨制是如何能如此堅實地扎根于美國政治中的呢?答案可能就在選舉的運作方式中。美國不同于政府議會制國家,我們不僅選舉總統(tǒng),而且還選舉許多官員,他們大約有80萬人。國會議員也是從每區(qū)一票的選舉中選出的。例如:我們從435個選區(qū)選舉435名參議員,每一個選區(qū)選舉一名參議員。從統(tǒng)計學上來講,這種選舉對大黨派有利。選舉制度使大黨輕而易舉地保持著他們的統(tǒng)治地位,因為他們贏得的席位可能比他們應得的份額多。
這種制度的最大結果就是它自動地產生了多數黨。因為只有兩個競爭者參加競選,幾乎可以肯定其中一個將贏得多數。而且,這種制度似乎有些夸大獲勝黨的勝利。雖然并不總是如此。但是產生多數黨的巨大傾向在這種制度中形成了。在200多年的憲法史中,美國人對兩黨制的運作方法已經有很多了解,以使政權能夠和平地從一個政黨移交到另一個政黨。在總統(tǒng)選舉中,執(zhí)政黨已被在野黨擊敗了19次,幾乎每十年一次。在1860年的選舉中,這種政治制度中斷了,結果導致了南北戰(zhàn)爭――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災難。歷史證明我們有理由對這一制度保持信心,但歷史也表明這一制度不是萬無一失的。
第二大黨能在失敗下繼續(xù)生存,是因為在統(tǒng)計上夸大獲勝黨的獲勝,這能夠更有力地支持第二大黨對第三、第四、第五黨派的對抗。因此,失敗的大黨能夠保持在反對派中的壟斷。第二大黨相對于第三黨派有巨大的優(yōu)勢,它是唯一可能擊敗執(zhí)政黨的黨派,從而能夠吸引強烈反對執(zhí)政黨的每一個黨派的支持。只要第二大黨能夠壟斷擊敗執(zhí)政黨的運動,它就是重要的,因為遲早它肯定能上臺執(zhí)政。
兩黨制的另一個結果是:鑒于小黨派可能把自己與特殊的利益和特殊的綱領認同為一,因而有可能采取極端立場,而大黨很強大所以傾向于溫和。大黨溫和傾向的證據是許多事務都是超越黨派界限進行。當民主黨控制國會的一個院而共和黨控制另一個院時,會發(fā)生什么呢?像一個黨控制國會兩院一樣,雖然一些重要法規(guī)可能被擱置,大約相同卷冊的法規(guī)會得到批準。由于黨派的分歧不是根本的,即使在兩個黨控制不同部門時,政府工作仍然能夠進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