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點擊查看:2018自考《政治學概論》筆記串講匯總
第三節 國家歷史類型概述
奴隸制國家:是建立在奴隸占有制經濟基礎上的上層建筑。奴隸社會的經濟基礎,是奴隸主不僅占有全部生產資料,而且還占有生產者——奴隸本身。
封建制國家:是建立在封建制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土地所有制的具體形式四種:
(1)領主占有制:領主領地可以世代相襲,但不能買賣。經管莊園、利用特權、附屬農奴。
(2)地主占有制:合法買賣土地。出租土地,收繳地租榨取農民的剩余勞動。
(3)國家占有制:是以國王名義占有土地。分封級各級領主,實質是領主占有制。
(4)自耕農占有制:占有是少量的。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僅滿足基本生存條件。
它們都具有封建社會生產關系的基本特征,即土地由享有一定特權的大土地所有者占有;勞動者耕種領主或地主的土地,并以勞役或實物的形式將維持家庭生產和生活以外的剩余勞動無償交付給土地占有者;勞動者不像奴隸那樣,是屬于主人的財產,不衣食于主人,他們必須有一個獨立生產、生活的單位——家庭。
西方和中國封建制國家的不同特征表現在下述三個方面:
第一,國家結構,即中央政權和地方的關系來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據制,而中國則采取了中央集權制。
第二,權力結構,即政治權力的排列組合形式來看,西方實行的是等級制,而中國則是官僚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