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精神分裂癥及分裂樣精神病
第一節 概述
1、1896年,德國醫生克雷佩林在長期臨床觀察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精神分裂癥及分裂樣精神病。這一疾病多發生在青年,最后發展成衰退,故合并上述類型命名為早發性癡呆。
2、20世紀瑞士精神病學家布魯勒,指出情感、聯想和意志障礙是本病的原發性癥狀,而中心問題是人格的分裂,故提出了“精神分裂”的概念。
3、CCMD-3對精神分裂癥的描述是:
(1)一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
(2)多起病于青壯年;
(3)常常緩慢起病;
(4)具有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障礙及精神活動不協調。
(5)自然病程多遷延,反復加重或惡化;
(6)有自知力障礙,并有社會功能嚴重受損
(7)符合病程標準和嚴重標準至少持續超過一個月。
第二節 病因和發病機理
一、遺傳因素
二、環境中的社會心理和生物學因素
1、內分泌因素
2、病前個性特征
部分精神分裂癥病人在病前即存在一些特殊的個性特征,如孤僻、內傾、怕羞、敏感、思想缺乏邏輯性、好幻想等。
3、環境因素
4、社會心理因素
第三節 臨床表現
臨床實踐表明,精神分裂癥的癥狀就其臨床特點來說,可以分為特征性的癥狀和其他常見癥狀兩大類。
(1)特征性癥狀的主要特征是“精神分裂”,即精神活動脫離現實,與周圍環境不協調,以及思維、情感、意志活動之間的互不配合。
(2)其他常見癥狀。發球這種癥狀的有幻覺、感知綜合障礙、妄想和緊張綜合癥。
一、特征性癥狀
1、思維聯想障礙
(1)思維聯想過程缺乏連貫必玫邏輯性,是精神分裂癥最具有特征性的障礙。其特點是,病人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思維聯想散漫或分裂,缺乏具體性和現實性。最典型的表現為破裂性思維。
(2)思維障礙在疾病的早期階段,僅表現為思維聯想過程在內容意義上的關聯不緊密,松散。
2、情感障礙
(1)情感遲鈍淡漠、情感反應與思維內容以及外界刺激不配合,是精神分裂癥的重要特征。
(2)病人對周圍事物的情感反應變得遲鈍或平淡,對生活,學習的要求減退,興趣愛好減少。隨著疾病的發展,病人的情感體驗日益貧乏,對一切無動于衷,甚至對那些使一般人產生莫大悲哀和痛苦的事件,也表現得冷淡無情,無動于衷,喪失了對周圍環境的情感聯系。
3、意志行為障礙
如果被控制感,強制性思維與假性幻覺、內心被洞悉感相聯合出現,即所謂康金斯基-克拉倫波精神自動癥綜合癥。
二、其他常見癥狀
1、幻覺和感知綜合障礙
(1)幻覺。最常見的是幻聽,主要是言語性幻聽。
2、妄想。
妄想是指,沒有根據地堅信某種在大多數人看來是荒唐的信念。雖然妄想是精神分裂癥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在部分精神分裂癥的病例中,妄想可非常突出,內容皮被害妄想,關系妄想,影響妄想最為常見。
精神分裂癥妄想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
(1)內容離奇,邏輯荒謬,發生突然;
(2)范圍不斷擴大和泛化或意義特殊
(3)隱瞞妄想的內容
3、緊張癥綜合癥最明顯的表現是緊張性木僵:病人緘默、不動、違拗或呈被動性服從,并伴有肌張力增高。
4、軀體和神經系統變化
三、陽性癥狀和陰性癥狀
英國學者克羅將精神分裂癥癥狀區分為陽性癥狀和陰性癥狀。
(1)陰性癥狀是指,單調的情感、貧乏的思維和言語、社交的退縮和意志的缺乏。
(2)陽性癥狀包括妄想、幻覺、混亂以及攻擊性。
>>>>自考備考歷年真題很重要 點擊下載萬題庫免費做真題,還有專業老師的答案解析哦!
相關鏈接:
2022自考報名方法 ※ 2022年自考報名條件 ※ 各地自考政策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