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60年,南丁格爾在英國的圣·托馬斯醫院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護士學校。
2.1912年國際護士會決定將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南丁格爾獎章每兩年頒發一次。
3.1982年,國家衛生部醫政司設立了護理處。1979年, 國務院明確規定了護理專業人員的高級、中級和初級職稱。1995年6月首次舉行全國范圍的護士執業考試。
4.基礎護理:以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基礎,結合病人生理、心理特點和治療康復的需求,滿足病人的基本需要。如排泄護理、膳食護理、病情觀察、臨終關懷等。
5.專科護理:以護理學及相關學科理論為基礎,結合各專科病人的特點及診療要求,為病人提供護理。如各專科病人的護理、急救護理等。
6.護士素質基本內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
7.生理性需要指維持人正常生理功能的所有需要,如呼吸、食物、排泄、睡眠、休息等。
8.影響成長與發展的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
9.環境因素包括:①家庭:滿足家庭成員的一些基本需要,如溫飽、安全、愛與歸屬等。②學校:提供正規教育及社會化的場所。
10.醫院白天病區較理想的噪聲強度在35~40dB。長時間處于90dB以上高音量環境中,能導致耳鳴、血壓升高、血管收縮、肌肉緊張,以及出現焦躁、易怒、頭痛、失眠等癥狀。
11.病室濕度以50%~60%為宜。濕度過高時,病人感到潮濕、氣悶,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腎臟負擔;濕度過低時,引起口干舌燥、咽痛、 煩渴等表現。
12.病室應每日通風30分鐘, 病床之間的距離不得少于1m。
13.一般病室溫度是18~22℃。新生兒及老年病人,室溫以保持在22~24℃為宜。
14.照顧是護理的核心和永恒的主題。
15.系統可分為自然系統和人為系統。自然系統是自然形成、客觀存在的系統, 如人體系統、生態系統。人為系統是為某特定目標而建立的系統,如護理質量管理系統。
16.護理程序包含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五個步驟。
17.一般系統論組成護理程序的理論框架。
18. 弗洛伊德認為意識是有層次的,分為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意識是人對自己身心狀態及環境中的人及事物變化的綜合察覺與認識,是直接感知的心理活動部分。潛意識是人們沒有意識到的深層的心理活動部分。前意識介于意識和潛意識之間。
19.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過程
階段 年齡 危機
嬰兒期 出生~18個月 相信-不相信
幼兒期18個月~3歲自主-羞愧
學齡前期3~5歲 主動-內疚
學齡期 6~12歲 勤奮-自卑
青春期 12~18歲 自我認同角色紊亂
老年期 65歲以上 完善-失望
20.感覺運動期:0~2歲, 此期思維的特點是嬰幼兒通過其身體的動作與感覺來認識周圍的世界。
21.前運思期:2~7歲, 此期兒童的思維發展到了使用符號的水平,即開始使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要。但思維尚缺乏系統性和邏輯性。以自我為中心,觀察事物時只能集中于問題的一個方面而不能持久和分類。
22.具體運思期:7~11歲,此期兒童擺脫了自我為中心,能同時考慮問題的兩個方面或更多方面,如能接受物體數目、長度、面積、體積和重量的改變。
23.生理需要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最基本的維持人生命與生存的需要,包括空氣、水分、食物、排泄、休息、睡眠等。其是需要首先給予滿足的需要。
24.安全需要包括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前者指個體需要處于一種生理上的安全狀態,以防身體上的傷害或生活受到威脅。后者指個體需要有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覺,避免恐懼、害怕、焦慮等的發生。
25.自我實現的需要指個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實現自己在工作及生活上的愿望,并能從中得到滿足。其是最高層次的基本需要。
26.需要層次論在護理中的應用:①識別服務對象未滿足的需要;②能更好地領悟和理解病人的言行;③預測病人尚未表達的需要,或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采取預防性措施;④系統地收集和評估病人的基本資料;⑤識別護理問題的輕重緩急,以便制訂護理計劃。
27.壓力源分類:①生理性壓力源:饑餓、疲勞、疼痛、生病等。②心理性壓力源:焦慮、恐懼、生氣、挫折、不祥的預感等。③社會性壓力源:孤獨、人際關系緊張、學習成績不理想、工作表現欠佳等。④物理性壓力源:溫度過冷過熱、光線過暗過亮、噪聲過大等。⑤化學性壓力源:空氣、水污染,藥物毒副作用等。⑥文化性壓力源:人從一個熟悉的文化環境到另一個陌生的文化環境而出現的緊張、焦慮等不適應反應。
28.壓力反應警告期:機體在壓力源的刺激下,出現一系列以交感神經興奮為主的改變,如血糖、血壓升高、心跳加快、肌肉緊張度增加。
29. 角色行為強化指病人安于病人角色,對自我能力表示懷疑,產生退縮和依賴心理;另外,患病也使病人免除了其原來的社會責任,常發生于由病人角色轉向社會角色時,病人常表現為依賴性增強
30.角色行為缺如指病人沒有進入病人角色,不承認自己是病人,不能很好地配合醫療和護理。常發生于由健康角色轉向病人角色及疾病突然加重或惡化時。
31.角色行為沖突指病人在適應病人角色過程中,與其患病前的各種角色發生心理沖突而引起行為的不協調。常發生于由健康角色轉向病人角色時。
32.一級預防:目的是防止壓力源侵入正常防線,可采取減少或避免與壓力源接觸、鞏固彈性防線和正常防線來進行干預。
↓↓點擊下方鏈接領取[初級護師]真題/考點/模擬題等資料>>>
相關推薦:
2022年初級護師考試模擬試題 | 2022初級護師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