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宮頸癌以鱗狀細胞癌最多見,其次為腺癌和鱗腺癌。子宮頸癌病變多發生在宮頸外口的原始鱗-柱交接部與生理性鱗-柱交接部間所形成的移行帶區。子宮頸癌的癌前病變稱為宮頸上皮內瘤樣變,其中包括子宮頸不典型增生及子宮頸原位癌。
2.子宮頸癌主要臨床表現有陰道流血、排液等及晚期侵犯周圍組織出現的癥狀或并發癥。陰道出血早期表現為接觸性出血,可見性交后或婦科檢查后出血;排液呈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或米湯樣,有腥臭。
3.子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是子宮頸癌篩查的主要方法;氮激光腫瘤固有熒光診斷法可篩查早期子宮頸癌及癌前病變定位取材;子宮頸和子宮頸管活組織檢查是確定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最可靠方法。
4.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由平滑肌及結締組織組成,以多發性子宮肌瘤常見。按肌瘤所在部位可分為子宮體部肌瘤(占90%)和子宮頸部肌瘤(占10%);按肌瘤與子宮肌層的位置關系分為肌壁間肌瘤(最常見)、漿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3類。
5.子宮內膜癌發生于子宮內膜層,以腺癌為主,又稱子宮體癌。根據病變形態和范圍可分為彌漫型和局限型兩種。顯微鏡下可見4種類型:內模樣腺癌、腺癌伴鱗狀上皮分化、漿液性腺癌、透明細胞癌。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見的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多見于老年婦女。
6.絕經后出現陰道流血為子宮內膜癌的典型癥狀。未絕經者表現為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經間期出血。
7.卵巢腫瘤并發蒂扭轉常發生于中等大小的腫瘤。當病人突然轉身或連續旋轉時,腫瘤由于偏向于身體一側而發生蒂扭轉,引起靜脈回流受阻,瘤內血容量劇增或血管破裂,瘤內充滿血液后致使動脈血流受阻,發生壞死、破裂或感染,表現為一側下腹腹痛加劇,或一側下腹痛伴惡心、嘔吐甚至休克,是婦科常見急癥。
8.當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時,稱子宮內膜異位癥。異位子宮內膜可以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多數位于盆腔內,最常見的被侵犯部位依次為:卵巢、子宮直腸陷凹、闊韌帶、子宮骶韌帶、直腸、乙狀結腸、膀胱及輸尿管。
9.子宮內膜異位癥基本病理變化為異位子宮內膜隨卵巢激素變化而發生周期性出血,從而導致周圍纖維組織增生和粘連形成。病灶中可見到子宮內膜間質、子宮內膜腺體、纖維素、出血4種成分。
10.繼發性漸進性痛經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典型癥狀。常于月經前1~2天開始,經期第1天最劇烈,以后逐漸減輕,至經后數日。隨著時間的推移,痛經往往進行性加重,疼痛的部位多為下肢部和腰骶部,并向會陰、肛門、大腿放射。典型的體征為子宮后傾固定,子宮直腸陷凹、子宮骶韌帶觸及痛性結節。
11.懷疑子宮內膜異位病人,除進行雙合診檢查外,必須進行三合診檢查。陰道和腹部B超是鑒別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和直腸陰道隔內膜異位癥的重要手段;腹腔鏡檢查是目前診斷內膜異位癥的最佳方法。
練習題
1. 子宮頸癌病變部位多發生在
A. 宮頸陰道柱狀上皮
B. 宮頸陰道鱗狀上皮
C. 宮頸腺上皮
D. 宮頸鱗柱上皮交界處
E. 宮頸鱗狀上皮增生區
答案:D
2.患者女,40歲,白帶增多,性交后出血2個月。婦科檢查示宮頸重度糜爛,為排除宮頸癌首選的檢查是
A. 宮頸組織活檢
B. 陰道鏡
C. 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
D. 分段診斷性刮宮
E. 宮頸碘試驗
答案:C
3.子宮內膜癌的典型癥狀是
A. 接觸性出血
B. 豆腐渣樣白帶
C. 絕經后陰道出血
D. 陰道排液
E. 疼痛
答案:C
4.子宮內膜異位可以到全身任何部位,最常見的侵犯部位為
A.直腸
B.卵巢
C.陰道
D.膀胱
E.乙狀結腸
答案:B
5.患者女,28歲,因反復痛經并不斷加重,考慮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為明確診斷最佳的檢查方法是
A.B超
B.三合診
C.雙合診
D.腹腔鏡
E.CA125值測定
答案:D
↓↓點擊下方鏈接領取[初級護師]真題/考點/模擬題等資料>>>
相關推薦:
2022年初級護師考試模擬試題 | 2022初級護師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