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褥感染是指分娩時及產褥期生殖道受病原體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變化。產褥感染有內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兩種途徑。常見的病原體有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厭氧性鏈球菌、厭氧性類桿菌屬、支原體、衣原體、假絲酵母菌等。
2.晚期產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時后,在產褥期內發生的子宮大量出血。以產后1~2周發病最常見。胎盤、胎膜殘留是最常見的原因,多發生于產后10天左右。
3.產婦產后發生心理障礙,包括產后沮喪、產后抑郁、產后精神病。產后沮喪也稱產后心緒不良,是短暫的抑郁;產后抑郁是一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綜合征;產后精神病是一種嚴重的精神錯亂狀態。
4.產后沮喪主要表現為情緒不穩定、易哭、情緒低落,感覺孤獨、焦慮、疲勞、易忘、失眠等,通常在產后3~4日出現,產后5~14日為高峰期,可持續數小時、數天至2~3周。
5.產后抑郁表現為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乏力、對事物缺乏興趣、社會退縮行為、自責、自罪、擔心自己或嬰兒受到傷害,重者可有傷害嬰兒或自我傷害行為。產后抑郁的癥狀一般在產后2周發病,至產后4~6周逐漸明顯。
6.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簡稱功血,是指由調節生殖的神經內分泌機制失常所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無全身及生殖器官的器質性病變。可分為排卵性和無排卵性,約85%屬于無排卵性功血。
7.無排卵性功血多發生于青春期及絕經過渡期婦女。最常見癥狀是不規則子宮出血,其特點是月經周期紊亂,經期長短不一,出血量時多時少,失血過多者可出現貧血,一般無腹痛。根據異常子宮出血特點分為:①月經過多:周期規律,經期大于7日或經量多于80ml;②經量過多:周期規律,經期正常,但經量過多;③子宮不規則過多出血:周期不規則,經期延長,經量過多;④子宮不規則出血:周期不規則,經期可延長而經量不太多。
8.排卵性功血多發生于生育年齡婦女,常見有黃體功能不足與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兩種類型。黃體功能不足,常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可有不孕或孕早期流產。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者表現為月經周期正常,經期延長,可達9~10日,出血量多。
9.基礎體溫測定是測定排卵簡單易行的方法。有排卵者的基礎體溫曲線呈雙相型,無排卵者基礎體溫始終處于較低水平,呈單相型。如黃體期短,提示黃體功能不足。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者基礎體溫呈雙相型,但下降緩慢。
10.下腹疼痛是痛經的主要癥狀。疼痛最早出現于經前12小時,月經第1日最劇烈,常呈陣發性痙攣性疼痛,持續時間長短不一,多于2~3日后緩解。嚴重者疼痛可放射到外陰、肛門、腰底部、大腿內側,并伴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乏力等癥狀,甚至可有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出冷汗等。
練習題
1.晚期產后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是
A.宮縮乏力
B.陰道裂傷
C.胎膜殘留
D.產道感染
E.凝血功能障礙
答案:C
2.多種病原體均可引起產褥期感染,常見的病原體除外
A.葡萄球菌
B.大腸桿菌
C.厭氧性鏈球菌
D.支原體
E.銅綠假單胞菌
答案:E
3.產后抑郁一般出現的時間為產后
A.3~4天
B.5~7天
C.2周
D.3~4周
E.4~6周
答案:C
4.測定是否排卵簡單易行的方法是
A.激素測定
B. 診斷性刮宮
C.宮頸粘液結晶檢查
D.基礎體溫測定
E.陰道脫落細胞涂片檢查
答案:D
5.下腹疼痛是痛經的主要癥狀,一般疼痛最早出現于
A.月經前1天
B.月經前12小時
C.月經前6小時
D.月經第1日
E.月經2~3日
答案:B
↓↓點擊下方鏈接領取[初級護師]真題/考點/模擬題等資料>>>
相關推薦:
2022年初級護師考試模擬試題 | 2022初級護師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