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特點是發作性及重復性,癲癇持續狀態為本病特殊情況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二、臨床表現
1.簡單的部分性發作 以發作性一側肢體、局部肌肉的感覺障礙或節律性抽搐為特征,無意識障礙。
2.復雜的部分性發作 表現為吸吮、咀嚼、舔唇、流涎、摸索等動作的重復;伴有意識障礙。
3.精神運動性興奮 表現為無理吵鬧、唱歌、脫衣裸體等,事后不能回憶。
4.單純失神發作:表現為突然發生和突然停止的意識障礙。持續時間短,發作后仍繼續原有的動作。
5.強直陣攣性發作 也稱大發作,以意識喪失和全身抽搐為特征。出現意識喪失,發出叫聲倒在地,所有骨骼肌強直收縮、頭后仰、眼球上翻,上肢屈肘、下肢伸直,喉部痙攣,牙關緊閉,呼吸暫停,口唇發紫,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持續約10~20s,隨繼全身肌肉陣攣,約1min抽搐突然停止,口吐白沫,然后呈昏睡狀態,伴有大小便失禁。對發作不能回憶。若發作間歇期仍有意識障礙稱為“癲癇持續狀態”。
三、有關檢查
電生理檢查 腦電圖檢查。
四、治療要點
1.合理用藥,長期用藥者在完全控制發作后應再持續服藥3~5年。
2.癲癇持續狀態在給氧、防護的同時應從速制止發作,首先給地西泮10~20mg靜脈注射。
五、護理問題
1.有受傷的危險 與發作時意識障礙、全身抽搐有關。
2.有窒息的危險 與癲癇發作時全身抽搐、意識喪失、嘔吐物吸入氣管有關。
六、護理措施
1.防止發作時發生意外
強直陣攣性發作:一旦發作應迅速將患者就地平臥,解開領扣和褲帶,用軟物墊在患者頭下;移走身邊危險物體,以免抽搐時碰撞造成外傷;抽搐發作時床邊加床檔,護士應保護病人;使用牙墊或厚紗布包裹壓舌板墊于病人上下臼齒之間,防咬傷舌頭;抽搐肢體不可用力按壓以免造成骨折或關節脫位。
精神運動性發作:應保護病人防止自傷和傷人。
2.防止窒息發生:保持呼吸道通暢為最重要的護理措施。
癲癇大發作時:病人頭位放低,偏向一側,便于唾液和分泌物由口角流出,必要時可使用吸引器,防止舌后墜堵塞呼吸道;不可強行喂水、喂藥,以免誤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用藥護理 護士應指導患者遵醫囑服藥,分次、餐后服用,避免胃腸道反應;向患者說明藥物不良反應,當這些反應(胃腸道反應、眩暈、共濟失調、嗜睡)發生時應及時就醫。不可隨意增減藥物劑量,不能隨意停藥或換藥。
七、健康教育
1.癲癇患者生活要有規律,戒煙酒,禁飲興奮性飲料,不用辛辣調味品,飲食應富于營養,易消化;可參加適量體力和腦力活動,如打太極拳和書法練習。禁止游泳、駕駛汽車、高空作業、登高等危險活動。
2.患者隨身應攜帶簡要病情診療卡,寫明家庭住址、單位或聯系電話號碼,以便發作時他人能有效處理。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