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腹內壓增高是前列腺增生病人術后繼發性出血的重要原因。術后1周內,禁忌灌腸或置肛管排氣,以免前列腺窩出血。術后l~2個月內避免劇烈活動,防止繼發性出血。
402.盆底肌使陰道前后壁緊貼,宮頸內口緊閉及宮頸管“黏液栓”堵塞可防止病原體的侵入。
403.雌激素使陰道上皮增生變厚,上皮細胞內糖原含量增加,糖原在陰道乳桿菌的作用下分解為乳酸,維持正常的酸性環境稱為陰道自凈作用。
404.前庭大腺炎好發育生育期,性交、分娩、外陰衛生不良時病原體侵入腺管開口和腺管引起前庭大腺膿腫或囊腫等急、慢性炎癥。
405.前庭大腺炎多發于一側,局部紅腫、發熱、壓痛明顯,但無瘙癢;形成局部膿腫需切開引流。
406.滴蟲性陰道炎可通過性交直接傳播,公共浴池、游泳池,婦科檢查器具等間接傳播。但無宮內傳播和胃腸道傳播。
407.陰道pH值變化與滴蟲性陰道炎發病關系直接。
408.滴蟲性陰道炎的典型陰道分泌物特點是陰道灰黃色、稀薄的泡沫狀白帶,可有臭味。
409.陰道分泌物懸滴法是取典型陰道分泌物混于生理鹽水或l0%KOH溶液中,找到滴蟲或真菌菌絲即可確診,是診斷滴蟲性陰道炎和假絲酵母菌性陰道炎的常用方法。病人取分泌物前24~48小時避免性生活。
410.老年性陰道炎的特點:白帶增多,分泌物稀薄,呈淡黃色,伴嚴重感染時白帶可呈膿性,有臭味。
411.滴蟲性陰道炎局部治療先用0.5%醋酸或1%乳酸溶液(首選)陰道灌洗,也可用0.1%新潔爾滅或1:5000高錳酸鉀,可提高療效。
412.陰道念珠菌病的病原體為白假絲酵母菌,其可產生孢子與假菌絲,不耐熱,加熱至60℃下1小時即可死亡。對日光、干燥、化學制劑抵抗力強,適宜生存pH值為4~5。
413.真菌性陰道炎、念珠菌性陰道炎、陰道念珠菌病、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為同種疾病,其傳播方式主要為內源性感染。
414.外陰陰道假絲酵母病婦科檢查可見陰道黏膜白色膜狀物附著,擦除后露出紅腫黏膜面,可見局部凹陷(非凸起)性潰瘍。
415.老年性陰道炎多見于絕經后婦女。婦科檢查可見陰道萎縮,淺表潰瘍。
416.陰道炎癥治療應陰道局部用藥與全身治療結合。只一種時,優先選全身治療。
417.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用咪康唑、克毒唑或制霉菌素栓劑局部治療。
418.老年性陰道炎全身治療可選用尼爾雌醇口服。
419.甲硝唑對胎兒有致畸作用,孕20周前禁用,哺乳期用藥者不宜哺乳。
420.保持外陰清潔、干燥、注意性衛生,避免到游泳池、浴池等公共場所,以防交叉感染,穿透氣性好的棉織品內褲可預防陰道炎的發生。但不需要預防性用藥。
421.滴蟲性陰道炎病情頑固者性伴侶應同時治療。
422.宮頸糜爛根據糜爛深淺度分為單純型、顆粒型、乳突型。
423.物理療法是目前治療宮頸糜爛最常用的有效治療方法。激光、冷凍,電熨、電灼、錐切等,創面愈合較慢,病變較深者需6~8周。
424.宮頸糜爛早期主要癥狀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呈乳白色黏液狀或淡黃色膿性,可有血性自帶;偶可出現接觸性出血。
425.宮頸糜爛面積小于宮頸面積的l/3為輕度糜爛。
426.宮頸糜爛面積占宮頸面積的1/3~2/3為中度糜爛。
427.宮頸糜爛面積大于宮頸面積的2/3為重度糜爛。
428.慢性宮頸炎病理表現包括子宮頸腺體囊腫、子宮頸息肉、子宮頸肥大、子宮頸糜爛、宮頸管炎(宮頸黏膜炎),不包括宮頸裂傷和宮頸鱗狀上皮化。
429.局部藥物治療適用于面積較小和炎癥浸潤較淺的宮頸糜爛病例。
430.慢性宮頸炎物理治療時間選擇月經干凈后3~7日。急性生殖器官炎癥禁忌物理治療。
431.慢性宮頸炎物理治療術后陰道排出物較多,呈黃水樣。
432.急性盆腔炎的病原體多為需氧菌、厭氧菌及衣原體混合感染。
433.寒戰、高熱、宮頸舉痛是急性盆腔炎的典型表現。
434.藥物治療無效輸卵管膿腫或盆腔膿腫患者可切開引流,應先用抗生素再擇日手術;膿腫破裂者立即剖腹。
435.盆腔炎急性期采取半臥位。
436.慢性盆腔炎病變主要在子宮旁結締組織及輸卵管、卵巢。
437.慢性盆腔炎典型癥狀為下腹部墜脹,月經前后加劇,可有低熱,易疲勞及神經衰弱癥狀,盆腔瘀血可致經量增多,經期延長。
438.慢性盆腔炎患者婦科檢查可觸及子宮后位、活動受限;宮旁組織或附件增厚有壓痛。
439.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是指由調節生殖的神經內分泌機制失常所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無全身及生殖器官的器質性病變
440.無排卵型功能血常見(典型)的癥狀是病人月經周期紊亂,經期長短不一,出血量時多時少,量可少至點滴淋漓,或可多至大量出血,有時有數周數月停經,然后出現不規則出血,血量往往較大,不易自止。
441.黃體功能不全者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經期頻發;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者月經周期正常,但經期延長,長達9~10日,多發生于產后或流產后。(已婚病例可伴宮頸糜爛但不影響診斷)
442.診斷性刮宮(可行子宮內膜活組織檢查)有助于止血及明確診斷,確定有無排卵或黃體功能,月經來潮6小時內診刮,無排卵性功血子宮內膜呈增生性改變,確定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于月經周期第5~6日診刮,增生期與分泌期內膜共存即可確診。
443.排卵期出血是由于雌孕激素水平均較低,導致子宮由于不能支持增生了的內膜發生的出血,多為排卵時,即月經周期的中間時期出現少量出血。
444.無排卵性功血治療原則為止血、調周期,青春期促排卵,圍絕經期不需要促進排卵。
445.糾正貧血可采用止血措施,加強營養,注意休息,避免劇烈活動與勞累,但不宜快速大量輸血。
446.正確使用性激素不屬于支持療法的內容。
447.痛經是指在行經前后或月經期出現下腹疼痛、腹脹伴腰酸及其他不適,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質量者。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痛經。
448.原發性痛經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其發生可能與月經期子宮內膜釋放前列腺素增多有關。
449.原發性痛經主要癥狀是月經期下腹痛。月經來潮前12小時出現疼痛,月經第l日疼痛最劇烈,持續2~3日后逐漸緩解,疼痛呈痙攣性,可伴面色蒼白、出冷汗、惡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等。不伴有經量異常及其他癥狀。
450.繼發性痛經是指由于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或宮頸狹窄等引起的痛經。
執業護士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微信搜索"566執業護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