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診斷并不困難,但應與雷諾綜合征、動脈粥樣硬化、大動脈炎、糖尿病性壞疽進行鑒別。 作以下檢查可明確血管閉塞部位性質和程度:
1、肢體抬高試驗:患肢平臥,下肢抬高45°,3分鐘后觀察足部皮膚皮色改變,然后下肢下垂再觀察變化。陽性為血供不足。
2、解張試驗:作蛛網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滯麻醉,然后在下肢同一位置,對比阻滯前后的溫度變化。阻滯麻醉后皮膚溫度升高愈明顯,動脈痙攣因素所占比重愈高。如果沒有明顯改變,說明病變動脈已處于嚴重狹窄或已完全閉塞。
3、多普勒超聲檢查:了解病變部位和缺血嚴重程度。超聲多普勒顯像儀可顯示動脈的形態、直徑和流速等。
4、動脈造影:可以明確患肢動脈阻塞的部位,程度,范圍及側支循環建立情況。
協和習題5.判斷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閉塞部位的準確方法是
A肢體位置試驗
B靜脈注射20%硫酸鎂l0ml
C仔細檢查肢體各動脈搏動情況
D行交感神經阻滯
E行動脈造影
答案;E
(四)治療
處理原則應該著重于防止病程進展,改善和增進下肢血液循環。
(1)一般療法:嚴禁吸煙、防止受冷、受潮和外傷,但不應使用熱療,以免組織需氧量增加而加重癥狀。疼痛嚴重者,可用止痛劑及鎮靜劑。患肢應進行鍛煉,以利促使側支循環建立。
(2)藥物治療
①擴張血管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常用有:前列腺素E1,α受體阻滯劑和β受體興奮劑如妥拉蘇林等,硫酸鎂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降低血粘度,對抗血小板聚集,因而在防止血栓繁衍和改善微循環中,能起一定作用。
②抗生素:并發潰瘍感染者,應選用廣譜抗生素。
③中醫中藥: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進行治療。
(3)高壓氧療法:在高壓氧倉內,通過血氧量的提高,增加肢體的血氧彌散,改善組織的缺氧狀況。
(4)手術療法:增加肢體血供和重建動脈血流通道,改善缺血引起的后果。
(五)手術方法
①腰交感神經切除術:適用于腘動脈遠側動脈狹窄或閉塞,處于第一、二期的病人。痙攣因素超過閉塞出素,可考慮施行交感神經節切除術。切除范圍應包括同側2、3、4腰交感神經節和神經鏈、可解除血管痙攣和促進側支循環形成。近期效果尚滿意,但遠期療效并不理想。
②動脈重建術:手術方法有兩種:1)旁路轉流術,適用于主干動脈閉塞、但在閉塞動脈的近側和遠側仍有通暢的動脈通道者。例如僅腘動脈阻塞,可作股-脛 動脈旁路轉流術。2)血栓內膜剝脫術,適用于短段的動脈阻塞。利用內膜剝離器,或直視下切開動脈壁,將增厚的內膜連同血栓一并切除,然后縫合動脈壁切口。
③截肢(趾、指)術:組織壞死已有明確界限者。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