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
是機體在多種病因侵襲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環血容量驟減、組織灌注不足、細胞代謝紊亂和功能受損為共同特點的病理生理改變的綜合癥。
洗手護士(器械護士)
直接配合的護士直接參與手術,主動配合手術醫師完成手術全過程。主要職責是負責手術過程中器械、物品和敷料的供給。
潔凈手術室
通過一定的空氣潔凈措施,是手術室內的細菌數目限制在一定的范圍,空氣潔凈程度達到一定的水平。
外科手術熱
手術后由于機體對手術創傷的反應,術后病人體溫可略升高,但一般不超過38℃,臨床上稱之為外科手術熱或術后吸收熱。
外科感染
是指需要外科手術治療的感染,包括創傷、燒傷、手術、器械檢查或有創性檢查、治療后等并發的感染。
癤
是指皮膚單個毛囊和所屬皮脂腺的化膿性感染。常見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危險三甲區
鼻、上唇及其周圍的癤受到擠壓時,病菌可經內眥靜脈、眼靜脈進入顱內,引起顱內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
苔蘚樣變
又稱苔蘚化,皮膚慢性炎癥或長期搔抓使皮膚肥厚粗糙,皮嵴增高,皮溝加深,狀似皮革。
癰
是由多個相鄰毛囊和所屬皮脂腺、汗腺及其周圍組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常見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常發生于頸項部、背部及上唇部。
急性蜂窩織炎
是皮下、筋膜下、肌肉間隙或深部蜂窩組織的一種急性彌漫性化膿性感染。致病菌多為溶血性鏈球菌。
丹毒
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癥,又稱網狀淋巴管炎。常見致病菌為β-溶血性鏈球菌。
破傷風
是由破傷風桿菌經體表破損處侵入組織,大量繁殖并產生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陣發性痙攣或抽搐的急性特異性感染,實質是毒血癥。
氣性壞疽
是由梭狀芽孢桿菌引起的一種嚴重的以肌組織壞死或肌炎為特征的急性特異性感染,實質是毒血癥。
燒傷
是由熱力(火焰、熱水、蒸汽及高溫金屬)、電流、放射線以及某些化學物質作用于人體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損害。
酒窩征
癌腫侵及Cooper韌帶(乳房懸韌帶)使其縮短,癌腫表面皮膚凹陷。
橘皮征
癌細胞堵塞皮下淋巴管被癌細胞堵塞,可引起淋巴回流障礙,出現真皮水腫,乳房皮膚點狀凹陷。
衛星結節
癌細胞侵犯大片乳房皮膚時表面出現多個堅硬小結或條索,呈衛星樣圍繞原發病灶。
鎧甲胸
衛星結節彼此融合,彌漫成片,可延伸至背部及對側胸壁,致胸壁緊縮呈鎧甲狀,病人呼吸受限。
連枷胸
多根多處肋骨骨折可出現反常呼吸運動:即吸氣時,軟化區的胸壁內陷;呼氣時,該區胸壁外凸。
疝
體內任何臟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解剖部位,通過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
腹外疝
腹腔內臟器或組織離開了原來的部位,經腹壁或盆腔的薄弱點或缺損向體表突出。
易復性疝
又稱單純性疝,站立或腹內壓增高時疝內容物突出,平臥或用手推送時疝內容物容易回納入腹腔。
難復性疝
疝內容物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納入腹腔內但不引起嚴重癥狀。
嵌頓性疝
當疝環較小而腹內壓突然增高時,疝內容物可強行擴張疝囊頸而進入疝囊,隨后因疝囊頸的彈性收縮,又將內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納。
絞窄性疝
疝內容物不能回納,合并嚴重血運障礙,疝內容物變黑、壞死。
腸梗阻
腸內容物由于各種原因不能正常運行、順利通過腸道。
術后出血
術后短期內從胃管不斷引流出新鮮血液,24小時后仍未停止,甚至出現嘔血和黑便。
胃排空障礙
又稱殘胃蠕動無力,常發生在術后7-10天,病人在改為進食半流質或不易消化得食物后發生上腹飽脹、鈍痛和嘔吐,嘔吐物含膽汁。
傾倒綜合征
系由于胃大部分切除術后,失去對胃排空的控制,導致胃排空過速所產生的一系列綜合癥。
直腸肛管周圍膿腫
是指直腸肛管周圍軟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發生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并發展成為膿腫。
相關推薦:
2020年執業護士考試時間安排 | 考試科目 | 準考證打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