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1年護士資格考試復習備考知識點匯總
時間型數據:
15.鼓勵和協助長期臥床的患者經常更換體位,預防壓瘡:一般每2小時翻身一次。
16.高熱患者每4小時測一次體溫,待體溫正常3天后,改為一天兩次。
17.浸泡體溫計的消毒液和冷開水須每日更換,盛放的容器應每周消毒一次。口腔測溫法:3分鐘,腋下測溫法:10分鐘,直腸測溫法:3分鐘,插入肛門3~4cm。
18.鼻飼乳膠胃管每周更換一次,硅膠胃管每月更換一次,晚上最后一次鼻飼后,拔出胃管,第二天早晨再由另一側鼻孔插入。
19.冷熱療
①冷療時用冷時間須準確,最長不超過30分鐘,如需再用應間隔60分鐘(繼發效應)。
②紅外線烤燈每次照射時間為20~30分鐘。
20.吸入給藥法每次使用時間為15~20分鐘。特殊情況需連續使用霧化器,中間應間歇30分鐘。
21.注射靜脈留置針一般留置3~5天,最好不超過7天。連續輸液超過24小時應每日更換輸液器。
22.輸血
①冷藏血制品不能加溫,取血后,在室溫下放置15~20分鐘后再輸入,一般應在4小時內輸完。
②輸血速度:開始宜慢,應少于20滴/分;然后觀察10~15分鐘,如無不良反應,再根據病情需要調節滴速,成人一般40~60滴/分,老人及兒童酌情減少。
③輸完的血袋送回輸血科保留24小時。
23.標本采集
①采血時間一般上午7~9時采血為宜,最好起床后1小時內采集。
②留12小時尿標本:囑患者于晚7時排空膀胱,棄去尿液后,開始留取尿液,至次晨7時留取最后一次尿,將全部尿液盛于集尿瓶。
③留24小時尿標本:囑患者于清晨7時排空膀胱,棄去尿液后,開始留取尿液,至次晨7時留取最后一次尿,將全部尿液盛于集尿瓶。
24.吸痰吸痰時動作應輕柔,左右旋轉,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時間應小于15秒。成人吸痰負壓為40.0~53.3kPa(300~400mmHg),小兒應小于40.0kPa(300mmHg)。吸痰所用物品應每天更換1~2次,吸痰導管應每次更換。
25.洗胃清除胃內毒物需盡早進行,6小時內洗胃效果最好。為幽門梗阻患者洗胃,宜在飯后4~6小時或空腹時進行
26.生物學死亡期特點
①尸冷:死亡后24小時接近環境溫度。②尸斑:血液循環停止,墜積性充血使尸體最低部位皮膚出現暗紅色斑塊或條紋。死后2~4小時開始。
③尸僵:死后1~3小時出現在下頜部,4~6小時擴散到全身,12~16小時達到高峰,24小時緩解。
④尸體腐敗:死后24小時開始,先從右下腹出現,逐漸擴展至全腹,最后蔓延到全身。
27.醫囑種類
①長期醫囑:有效時間在24小時以上,當醫生注明停止時間后失效。
②臨時醫囑:有效時間在24小時以內,一般只執行1次。
③備用醫囑:包括長期備用醫囑(prn,指有效時間在24小時以上)和臨時備用醫囑(sos,僅在12小時內有效,必要時使用,只執行1次)。
28.特別護理記錄單的記錄方法上午7時至下午7時用藍墨水筆記錄,下午7時至次晨7時用紅色水筆記錄。
查看2020護考答案解析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