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溫度 ” 大集結
(1)保存溫度
①冰凍血漿的保存環境:-30℃(使用前放在 37℃的溫水中融化)。
②新鮮血和庫存血的保存環境:4℃。
③抗毒血清、疫苗、胎盤球蛋白、青霉素皮試液等保存環境:2~10℃。
④未開封胰島素保存環境:4~8℃。
(2)環境溫度:
①一般病室內溫度:18~22℃。
②新生兒及老年人病室溫度:22~24℃。
③早產兒病室溫度:24~26℃。
④新生兒沐浴時,檢查室溫度:26~28℃。
⑤暴露療法時,室內溫度:30~32℃(相對濕度為 40%)。
⑥溫水擦浴、乙醇拭浴溫度:32~34℃。
(3)液體溫度
①鼻飼液溫度:38~40℃。
②灌腸液溫度:39~41℃(降溫灌腸:28~32℃,中暑患者灌腸:4℃)。
③淋浴、盆浴水溫:41~46℃(室溫 22℃以上)。
④床上擦浴水溫:50~52℃(室溫 24℃以上)。
⑤熱水坐浴:40~45℃。
⑥外科高錳酸鉀熱水坐浴溫度:43~46℃。
⑦超聲霧化吸入法,水槽溫度:<50℃。
⑧熱水袋水溫(嬰幼兒、老年人、感覺障礙、昏迷患者):<50℃。
⑨熱水袋水溫:60~70℃。
2、護理診斷常用的陳述方式:PES公式陳述法,又叫三部分陳述,多用于陳述現存的護理診斷。
PE公式陳述法,又叫兩部分陳述,多用于“有危險的”護理診斷。P(問題)陳述法,多用于健康的護理診斷。
3、護理記錄單:記錄病人的健康狀況和護理措施的實施情況。書寫時可采用PIO格式進行記錄:P:病人的健康問題;I:針對病人的健康問題所采取的護理措施;O:經過護理后的效果。
4、麻醉床目的:便于接受、護理麻醉手術后病人。保證病人安全、舒適,預防并發癥,保護床上用物不被血漬或嘔吐物等污染。
5、先天性心臟病
(1)室間隔缺損: 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容易出現反復呼吸道、肺的感染。
(2)房間隔缺損:X 線檢查:“肺門舞蹈”征。
(3)動脈導管未閉
①臨床表現:脈壓增大(>40mmHg);周圍血管征陽性,即水沖脈、毛細血管搏動和
股動脈槍擊音等。
② 差異性發紺:患兒呈現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輕度青紫,右上肢正常的現象。
(4)法洛四聯癥: 最常見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
①臨床表現:
a、青紫:最突出的表現。
b、蹲踞現象
c、杵狀指(趾)
②X 線檢查:“靴形心”,即心尖圓鈍上翹,肺動脈段凹陷,肺野清晰。
6、呼吸衰竭
(1)分型:
①Ⅰ型呼衰:僅有 PaO 2 下降,PaO 2 <60mmHg,PaCO 2 降低或正常。
②Ⅱ型呼衰:PaO 2 <60mmHg 和 PaCO 2 >50mmHg。
(2)呼吸衰竭的臨床表現:呼吸困難是最早和最突出的表現,發紺是嚴重缺氧的表
現。
(3)呼吸衰竭最主要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氧療原則:
①Ⅰ型呼衰可較高濃度(>35%)氧氣。
②Ⅱ型呼衰應給予低濃度(25%~29%)、低流量(1~2L/min)鼻導管持續吸氧。
③呼吸衰竭患者慎用鎮靜劑,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7、四人搬運法:適用于頸椎、腰椎骨折,或病情較重的病人。平車緊靠床邊,大輪端靠床頭,固定車閘。在病人腰、臀下鋪帆布兜或中單;甲在床頭,托住病人頭、頸、肩部;乙站在床尾,托住病人雙腿;丙和丁分別站在病床和平車兩側,緊緊抓住帆布兜或中單四角。
8、發熱程度(以口腔溫度為標準):
(1)低熱:體溫37、3~38、0℃。
(2)中等度熱:體溫38、1~39、0℃。
(3)高熱:體溫39、1~41℃。
(4)超高熱:體溫在41℃以上。
9、急診護理工作的預檢分診:急診科,應有專人負責出迎病人。預檢護士要掌握急診就診標準,通過一問、二看、三檢查、四分診的順序,初步判斷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時分診到各專科診室。
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護理
(1)病理: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吸煙是其重要發病因素。
(2)慢性支氣管炎易導致 COPD,COPD 易導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3)臨床表現:
①典型表現:逐漸加重的呼氣性呼吸困難。
②典型體征:桶狀胸,語音震顫減弱,叩診過清音。
(4)治療與護理
①氧療:低流量持續給氧,1~2L/min。每天氧療時間不少于 15 小時。
②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指導:用鼻吸氣,用口呼氣;呼與吸時間比例為 2:1~3:1;
吸氣時腹肌放松,腹部鼓起,呼氣時腹肌收縮,腹部下陷。每日訓練 2 次,每次 10~15
分鐘。
③戒煙和防治呼吸道感染對預防 COPD 十分重要。
11、結腸鏡檢查是潰瘍性結腸炎診斷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可直接觀察病變腸黏膜并進行活檢。
12、小兒生長發育的指標
體重為營養情況的重要指標。正常新生兒出生體重為 3kg,3 個月時 6kg,1 歲時為
出生時的 3 倍(9kg)。
體重推算公式:
①1~6 個月:體重=出生體重體重(kg)+月齡×0.7(kg)
②7~12 個月:體重=6(kg)+月齡×0.25(kg)
③2~12 歲:體重=8(kg)+年齡(歲)×2
查看2020護考答案解析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