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1年護士資格考試常見考點總結
【總結提示】
高熱為小兒細菌性痢疾的首要癥狀。
(一)病因、發病機制和流行病學
病原菌為痢疾桿菌,志賀菌屬,對外界抵抗力較強,耐寒、耐濕,但不耐熱和陽光,常用的各種消毒劑均可將其滅活。病人和帶菌者是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中毒性痢疾腸道病變輕微,但全身病變重。病變在腦組織中最為顯著,可發生腦水腫甚至腦疝,出現昏迷、抽搐和呼吸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二)臨床表現
潛伏期1~2天。起病急驟,突然高熱,在腸道癥狀出現前即反復發生驚厥,短期內即可出現呼吸衰竭、休克癥狀。
1.腦型
以顱壓增高、腦水腫、腦疝和呼吸衰竭為主。患兒劇烈頭痛、嘔吐、血壓增高、反復驚厥及昏迷,嚴重者呼吸節律不齊、雙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此型病死率高。
2.休克型
主要表現為感染性休克。患兒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搏細速、血壓下降,后期伴心、肺、腎等多器官功能障礙。
3.肺型
主要表現為呼吸窘迫綜合征。
4.混合型
同時或先后出現以上兩型或三型的表現,極為兇險,死亡率更高。
(三)輔助檢查
1血常規
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高。
2.便常規
黏液膿血便,鏡檢可見大量膿細胞、紅細胞及巨噬細胞。
3.便培養
分離出痢疾桿菌是確診的最直接的證據。送檢標本應做到盡早、新鮮,選取黏液膿血部分多次送檢,以提高檢出率。
(四)護理措施
1.維持有效血液循環
對休克患兒適當保暖以改善周圍循環。迅速建立靜脈通路進行抗休克治療。
2.維持正常體溫
使用物理或藥物降溫,必要時采用亞冬眠療法,控制體溫在37℃左右。
3.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監測患兒生命體征,密切觀察神志、面色、瞳孔、尿量的變化,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觀察患兒排便次數及大便性狀。準確采集大便標本送檢。
4.預防疾病的傳播
對患兒采取腸道隔離至臨床癥狀消失后1周或連續3次便培養陰性為止。
【考點匯總】事不過“三”
1.細菌性痢疾患兒腸道隔離至連續3次便培養陰性為止。
2.病人的傳染性分泌物3次培養結果均為陰性方可解除隔離。
3.急性腎孟腎炎停藥后每周尿細菌培養1次,共2~3周,若均為陰性,方可認為臨床治愈
4.習慣性流產是指自然流產連續發生3次或3次以上。
5.滴蟲陰道炎病人治愈的標準:月經干凈后復查,連續三次滴蟲檢查陰性者為治食。
了解2021護考最新資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