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1年護士資格考試復習知識點匯總
小兒肥胖癥的危害、常見病因
危害:
肥胖癥是指長期能量攝入超過人體的消耗,導致體內脂肪蓄積過多,體重超過一定范圍的營養障礙性疾病。
體重超過同性別、同身高(長)小兒正常標準的20%以上者即為診斷。
肥胖不僅影響小兒的健康,還成為成人肥胖癥、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膽石病、痛風等疾病以及猝死的誘因,應引起社會和家庭的重視。
病因及發病機制:
1.營養素攝入過多:如長期攝入淀粉類、高脂肪的食物過多,超過機體代謝需要,剩余熱能轉化為脂肪,積聚于體內。
2.活動量過少:缺乏適當的活動和體育鍛煉也是發生肥胖癥的重要因素。因體力活動量過少,導致熱能消耗減少,相對剩余熱能轉化為體脂蓄積。
3.遺傳因素:對雙生子的研究表明,肥胖具有高度遺傳性,肥胖雙親的后代也常常肥胖。
4.其他:疾病、進食過快、精神創傷、心理因素等均可引起小兒肥胖。
小兒肥胖癥的臨床表現臨床上根據患兒體重增長情況,將兒童肥胖癥分為3度。
以同性別、同身高(長)正常小兒體重均值為標準,體重超過均值20%~29%者為輕度肥胖;
超過30%~49%者為中度肥胖;
超過50%者為重度肥胖。
肥胖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最常見于嬰兒期、5~6歲和青春期3個年齡階段。
患兒食欲旺盛且有喜食高脂肪和甜食的習慣。
肥胖的兒童常有疲勞感,易疲乏,用力時出現氣短或腿痛。
嚴重肥胖者可因脂肪過度堆積,導致肺通氣不良,引起低氧血癥、紅細胞增多、發紺。
嚴重時心臟擴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稱肥胖-換氧不良綜合征。
體格檢查可見患兒體態肥胖,皮下脂肪多而分布均勻。
重度肥胖者可因胸腹、臀部、大腿脂肪過多致皮膚出現白色或紫色條紋。
女性肥胖患兒的外生殖器發育大多正常,胸部脂肪增多,應與乳房發育鑒別;
男性肥胖患兒由于大腿內側、會陰部脂肪過多,陰莖可隱匿在脂肪組織中而被誤診為陰莖發育不良。
患兒體格生長發育往往較正常兒童迅速。骨齡、智力、性發育正常或較早。
患兒因體態肥胖,不愛活動,常出現自卑、膽怯、孤獨等心理上的障礙。
了解2020護考證書領取
相關推薦:
護士資格成績查詢時間 ※ 執業護士合格標準 ※ 證書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