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發病特點、常見病因
發病特點: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由于體內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紊亂,導致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征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
主要見于2歲以下的嬰幼兒,為我國兒科重點防治的四病之一。
常見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 體內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為皮膚下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生成。小兒戶外活動少。
2.維生素D攝入不足 若日光照射不足或未添加魚肝油等,則易患佝僂病。
3.維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 生長過速,所需維生素D也多。早產兒體內儲存不足,極易發生佝僂病。
4.疾病與藥物的影響 胃腸道或肝膽疾病影響維生素D及鈣磷的吸收和利用;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均可導致小兒發生佝僂病。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發病機制
維生素D缺乏時,腸道吸收鈣、磷減少,血鈣、血磷水平降低。血鈣降低刺激甲狀旁腺分泌增加,從而加速骨溶解,釋放骨鈣入血,以維持血鈣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但因甲狀旁腺素(PTH)抑制腎小管對磷的重吸收而使尿磷排出增加,導致血磷降低、鈣磷乘積降低(每分升血清鈣磷含量的毫克數相乘值,即鈣磷乘積,正常值>40),最終骨樣組織鈣化受阻,成骨細胞代償性增生,局部骨樣組織堆積,堿性磷酸酶增多,從而形成骨骼病變和一系列佝僂病的癥狀體征以及血液生化改變。
重點提示: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主要見于2歲以下嬰幼兒。
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多見6個月以內的小嬰兒。
重點提示:
佝僂病是甲狀旁腺能代償亢進,能分泌甲狀旁腺素,升鈣降磷,補充血鈣不至于抽搐。
佝僂病抽搐主要是甲狀旁腺不能代償亢進,分泌不了甲狀旁腺素,血鈣下降-抽搐。
了解2020護考證書領取
相關推薦:
護士資格成績查詢時間 ※ 執業護士合格標準 ※ 證書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