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從病因學分析,不屬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好發因素的是
A.慢性高血壓
B.糖尿病
C.慢性腎炎
D.上呼吸道感染
E.貧血
標準答案: d
解 析: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好發因素:①寒冷季節或氣溫變化過大,特別是氣壓升高時;②精神過度緊張或受刺激致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者;③年輕初產婦或高齡初產婦;④有慢性高血壓、慢性腎炎、糖尿病等病史的孕婦;⑤營養不良,如貧血、低蛋白血癥者;⑥體型矮胖者;⑦子宮張力過高(如羊水過多、雙胎妊娠、糖尿病巨大兒及葡萄胎等)者;⑧家族中有高血壓史,尤其是孕婦之母有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史者。
82、 胎盤早剝不會帶來的變化是
A.子宮胎盤卒中
B.凝血功能障礙
C.腎衰竭
D.胎盤前置
E.羊水栓塞
標準答案: d
解 析:主要病理變化是底蛻膜出血,形成血腫,使胎盤自附著處剝離。如剝離面小,臨床可無癥狀;如剝離面大且繼續出血,形成胎盤后血腫。如胎盤邊緣仍附著于子宮壁上,或胎膜與子宮壁未剝離,血液不向外流而形成隱性出血或內出血。當胎盤后血腫使胎盤剝離面血液沖開胎盤邊緣及胎膜,經宮頸向外流出為顯性出血或外出血。當內出血過多時,也可形成混合性出血。有時出血穿破羊膜流入羊水中形成血性羊水。內出血嚴重時,血液向子宮肌層浸潤,引起肌纖維分離、斷裂、變性,子宮表面出現紫藍色瘀斑,稱為子宮胎盤卒中。
胎盤早剝時羊水可經剝離面進入開放的血管,引起羊水栓塞癥狀。嚴重的胎盤早剝可能發生凝血功能障礙、產后出血和急性腎衰竭等。
83、 每次宮縮,被擠人體循環的血液量大約為
A.50~l00ml
B.150—200ml
C.200~250ml
D.250~500ml
E.500~600ml
標準答案: d
解 析:在第一產程中,每次子宮收縮約250—500ml的血液被擠入體循環,加重心臟負擔。第二產程中,除子宮收縮外,腹肌和骨骼肌的收縮使外周循環阻力增加,且分娩時產婦屏氣用力動作使肺循環壓力增加,心臟前后負荷顯著加重。第三產程,胎兒娩出后,腹腔內壓力驟減;繼之胎盤循環停止,子宮收縮使子宮血竇內約500ml血液進入體循環,使回心血量驟增,極易誘發心力衰竭。
84、 慢性宮頸炎最常見的病理改變是
A.宮頸糜爛
B.宮頸肥大
C.宮頸息肉
D.宮頸腺囊腫
E.宮頸黏膜炎
標準答案: a
解 析:慢性宮頸炎最常見的病理改變是宮頸糜爛,還包括宮頸肥大、宮頸息肉、宮頸腺囊腫、宮頸粘膜炎。
85、 下列不屬于原發性閉經的是
A.年齡超過10歲,第二性征尚未發育且無月經來潮者
B.年齡超過14歲,第二性征尚未發育無月經來潮者
C.年齡超過16歲,第二性征尚未發育且無月經來潮者
D.年齡超過16歲,第二性征已發育而無月經來潮者
E.年齡超過18歲,第二性征已發育而無月經來潮者
標準答案: a
解 析:根據既往有無月經來潮將閉經分為原發性閉經和繼發性閉經兩類。年齡超過16歲(有地域性差異),第二性征已發育且無月經來潮者,或年齡超過14歲,第二性征尚未發育,且無月經來潮者稱為原發性閉經;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經,但以后因某種病理性原因而月經停止6個月以上者,或按自身原來月經周期計算停經3個周期以上者稱為繼發性閉經。
86、 侵蝕性葡萄胎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是
A.肺
B.陰道
C.腦
D.肝
E.腎
標準答案: a
解 析:侵蝕性葡萄胎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是肺,其次是陰道、宮旁,腦轉移較少見。
87、 最常見的卵巢良性腫瘤是
A.漿液性囊腺瘤
B.黏液性囊腺瘤
C.成熟畸胎瘤
D.顆粒細胞瘤
E.卵泡膜細胞瘤
標準答案: c
解 析:最常見的卵巢良性腫瘤是成熟畸胎瘤。
88、 外陰陰道創傷的主要原因是
A.外傷
B.分娩
C.遭受性侵犯
D.手術
E.放療
標準答案: b
解 析:外陰陰道創傷的原因:
(1)分娩分娩是導致外陰、陰道創傷的主要原因.
(2)外傷如騎跨傷或不慎跌倒
(3)幼女受到強暴致軟組織損傷。
(4)初次性交可使處女膜破裂,絕大多數可自行愈合,偶可見裂口延至小陰唇、陰道或傷及穹隆,引起大量陰道流血,甚至導致失血性休克。
89、 一門診女性咨詢藥物避孕原理,回答不恰當的是
A.抑制排卵
B.改變宮頸黏液性狀
C.改變子宮內膜形態與功能
D.殺精子或改變精子功能
E.殺卵子或改變卵子功能
標準答案: e
解 析:藥物避孕的原理是:抑制排卵,改變宮頸黏液性狀,改變子宮內膜形態與功能及殺精子或改變精子功能.
90、 不宜放置宮內節育器的時機是
A.月經干凈后3一7天
B.剖宮產術后3個月
C.人工流產術后出血少,宮腔長度小于10厘米
D.哺乳期排除早孕者
E.自然分娩3個月后
標準答案: b
解 析:宮內節育器的放置時間:①月經干凈后3~7天;②產后3個月,剖宮產術后半年;③人工流產術后(出血少、宮腔長度小于lOcm者);④哺乳期排除早孕者。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