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強化試題 |
第 11 頁:參考答案 |
參考答案:
1、D:正常人視診可以看不見明顯心尖搏動。正常心尖搏動位置在胸骨左緣第5肋間,鎖骨中線內0.5~1.0cm,2.0~2.5cm.左室增大時,心尖搏動向左下移位,右室增大時,心尖搏動向左移位。
2、D:此題考察COPD病人的氧療原則,COPD病人由于長期二氧化碳潴留,機體對二氧化碳潴留的敏感性下降,呼吸中樞的興奮性是由缺氧得以維持的,故吸入氧濃度過高時會使呼吸中樞因血氧分壓的提高而興奮性下降,出現呼吸抑制,反而加重通氣不足。
3、A:此題考察結核桿菌的抵抗力,結核桿菌歲紫外線不耐受,陽光直射下痰中結核菌在2~7小時可被殺死。若僅暴露于空氣中,可數月不死,結核桿菌對酸、堿等均有肥皂也不能殺死結核桿菌,青霉素的抗菌譜主要是革蘭陽性菌,對抗酸桿菌無效。故正確答案為A.
4、D:磁體考察結核菌素試驗的結果判斷。PPD試驗應在注射48~72小時觀察結果(此為重點考點之一),注射部位皮膚硬結直徑小于5mm為陰性,5~9mm為(+),10~19mm為(++),大于等于20mm為(+++),大于等于20mm且伴有水皰、偽足等為(++++)
5、D:內生肌酐清除率檢查試驗前和試驗日攝低蛋白飲食工3天,禁食肉類(無肌酐飲食),避免劇烈運動。
6、 D:此題考察Ⅱ型呼吸衰竭病人氧療方法,為持續低流量低濃度給氧。
7、B:此踢考察呼吸興奮劑過量反應。
8、B:本題考察急性肺水腫的護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肺水腫病人的吸氧方式是經過酒精的高流量吸氧,,不同于慢性左心衰病人是低流量持續吸氧。
9、E:此題考察了同步直流電復律的治療的要點,房顫病人的轉復需使用同步直流電復律。
10、A:急性病毒心肌炎患者的最重要的護理措施是保證病人絕對臥床休息。活動期或伴有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者應嚴格臥床休息1個月。
11、A:此題考察了心衰患者便秘的護理措施,解決患者排便問題時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在飲食中增加粗縣委事物的比例;幫助患者在住院期間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由于心衰病人需要臥窗2休息,故需要訓練床上排便,并囑排便時不可過度用力,避免加重心臟負荷,必要時可用潤腸劑。因為病人的治療需要休息故增加室內活動這一護理措施對該病人不妥。
12、E;此題考察硝酸甘油的作用機制和藥物護理知識。硝酸甘油的作用機制是擴張外周血管,減輕心臟負擔,藥物護理主要包括:應臥位或坐位服藥,以防發生體位性低血壓;該藥應舌下含服,不可吞服或嚼服;服藥前應告知該藥物的不良反應,常見的有頭部皮膚潮紅、搏動性頭痛等,繼續用藥數日可自行消失,谷不用立即停藥。
13、B:肝昏迷患者發生便秘時,可用生理鹽水或弱酸溶液洗腸,弱酸溶液洗腸可使腸內的pH值保持于5~6,有利于血中NH3逸出進入腸腔隨糞便排出,忌用肥皂水灌腸,因其可使腸腔內呈堿性,有利于氨離子彌散入腸黏膜進血循環至腦組織,使肝昏迷加重。
14、E:肝硬化腹水患者低鹽飲食,鹽限制在1~2g/d,而不是5g/d.
15、B: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病人在出血停止后改用營養豐富、易消化的半流食、軟食、開始少量多餐,以后改為正常飲食,故B是不妥的。
16、C:慢性腎衰患者皮膚失去光澤、干燥、脫屑,尿素隨汗在皮膚排出,可形成尿素霜,刺激皮膚引起瘙癢,另外,甲狀腺功能抗進引起的鈣沉著于皮膚也可導致皮膚瘙癢。皮膚瘙癢時遵醫囑使用止癢劑,用溫水擦洗皮膚、洗澡后涂抹潤膚霜、勤換內衣、按摩身體受壓部位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瘙癢癥狀。用堿性強的肥皂徹底清晰皮膚只會加重病人的瘙癢癥狀,故C是錯誤的。
17、C:此題考察低血糖反應的表現及處理,患者使用胰島素或促進胰島素分泌的口服降糖藥(如磺脲類藥物)時容易發生低血糖反應,一旦出現,應立即給予糖塊、餅干、葡萄糖等救治。
18、D:該患者主要的問題是出血傾向嚴重,故護理中注意出血的觀察和防止出血、因此清理鼻內血痂不正確,因此項措施可誘發鼻出血。
19、E: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緩解期堅持關節功能鍛煉是減少畸形、保持關節功能的重要措施。
20、A:通過對病例進行分析,可以初步判斷出病人發生了中暑,體檢提示病人出現意識不清、皮膚濕冷,血壓70/50mmHg,脈搏細速,心率120次/分等周圍循環衰竭的征象,可以明確病人發生了休克,主要原因是體液的丟失導致血容量的不足。故首要的護理診斷應該是體液不足。
21、D:對腦出血急性期的患者應稍抬高頭部,促進顱內靜脈回流,從而減輕腦水腫。
22、E:慢性腎炎患者攝入飽和脂肪酸和非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應為1:1,其余熱量由糖供給。故E是錯誤的。
23、D:此題考察低血糖反應的表現。
24、D:白血病病人需要長期化療,因此保護靜脈非常重要。
25、A:此題考察SLE患者皮膚護理,應避免用肥皂的等刺激性清潔劑,應用溫清水清潔皮膚。
26、A:此題考察中毒后洗胃的時間,為清除腸內毒物,最好在中毒后6小時內進行洗胃。超過6小時胃已經排空,毒物多數已進入腸道,洗胃已經沒有意義了。
27、D:當蒸汽壓力達到104.0~137.3kPa時,溫度可達121~126℃,持續30分鐘可達滅菌效果,高壓蒸汽滅菌法是目前應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滅菌方法。
28、D:靜脈輸注的溶液中氯化鉀濃度不可超過0.3%.
29、C:腸外營養支持途徑包括周圍靜脈途徑和中心靜脈途徑。營養支持在2周以內時應采用周圍靜脈途徑,反之采用中心靜脈途徑;不可經中心靜脈輸血和采血標本;懷疑出現導管敗血癥時,應首先拔除中心靜脈導管做細菌培養。
30、B:根據病人表現判斷其出現了上呼吸道不全梗阻,常見原因為舌后墜,因此可先托起病人下頜,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氣道,以解除梗阻。
31、C:ICU病人的監護分為三個級別:Ⅰ級監護指病人病情危重,一般都有兩個以上臟器功能衰竭;Ⅱ級監護病人病情重,一般都有一個以上臟器功能衰竭;Ⅲ級監護病人病情相對穩定,但仞需監護。
32、E:對破傷風患者應注意避光,隔離病室,傷口敷料使用后焚毀,各種護理操作應集中且動作輕柔,使用鎮靜劑后30分鐘進行醫護操作,以減少對患者的刺激。
33、A:病人在放療期間應注意其放療的副作用。應定期檢查白細胞和血小板,若白細胞低于3×109/L,血小板低于80×109/L時應暫停給藥。
34、D:游離植皮術后護理應定時觀察創面、即使剪去壞死部分、保持包扎敷料清潔干燥、告訴病人不要爪摸創面,但早期植皮肢體應制動,以免影響植皮皮膚的成活。
35、E:冬眠低溫治療復溫時應先停止使用物溫降溫,后停冬眠藥物,以免出現寒戰。
36、B:甲狀腺瘤為良性腫瘤,髓樣癌預后較好,未分化癌預后最差,濾泡狀腺癌預后較差,乳頭狀腺癌預后尚好。
37、B:長期胃腸減壓患者由于禁食唾液分泌減少,且口腔缺乏進食、飲水過程中產生的沖刷作用,病人口腔衛生狀況常較差,容易發生口腔黏膜破潰、感染、甚至腮腺炎等,此外長期留置胃管病人易出現口咽部不適、口腔黏膜干燥等,口腔護理也可增加病人的舒適感,因此應特別注意口腔護理。
38、E:胃大部切除術后早期最早出現的并發癥是胃出血,故除生命體征外應重點觀察胃管引流液的情況。
39、C:直腸脫垂病人常有直腸內黏液從肛門流出,可刺激局部皮膚出現濕疹、瘙癢甚至破損等問題,因此目前主要護理問題是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
40、C:門靜脈高壓癥分流術后48小時內,病人取平臥位,通常臥床1周,以防血管吻合口破裂。
41、C:因術中阻斷血流、肝葉切除以及肝癌本身對肝功能影響,原發性肝癌病人行肝葉切除術后易發生肝性腦病,且目前病人表現符合肝性腦病的特點,故應高度懷疑肝性腦病。
42、D:膽道T管引流的病人若膽道遠端通暢,膽汁排出通暢,病人術前出現的梗阻性黃疸應趨消退,因膽汁可經膽總管流入腸道,故引流出體外的量減少,因參與消化的消化液增多,故病人的食欲好轉。
43、A:按摩患肢可能使血栓栓子脫落進入血液循環導致肺栓塞。
44、B:開放性骨折的骨折端一般不進行現場整復,以免更多細菌進入傷口,但應盡早清創;先搶救生命,后處理骨折,疑有頸椎骨折者應有專人托扶頭部,因此至少需要三人同時搬運;疑有脊柱骨折者應平臥于硬板上。
45、A:石膏繃帶固定者應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回流;勿使用止痛劑,以免影響病情觀察;未固定的患肢部位可適當活動,患肢應取功能位固定;石膏內勿填塞敷料或異物,以免影響患肢血液循環。
46、A:卷軸帶包扎時應注意指(趾)端盡可能外露;包扎由遠心端向近心端進行;待包扎肢體應處于功能位;繃帶反折部分不可壓在傷口或骨隆突處;每包扎一周應壓住前周的1/3~1/2.
47、C:斷肢再植術后護理患肢應抬高,保證靜脈會流;消除血管痙攣,遵醫囑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保證再植肢體血管擴張;患肢溫度高于正常1~2℃;注意觀察皮膚的顏色,皮膚顏色呈暗紫色提示靜脈栓塞。
48、E:重癥腦損傷病人若無休克,應取頭高位,將床頭抬高15~30cm,以利于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若伴休克或術后麻醉未清醒應取平臥位。深昏迷者取側臥或側俯臥位。
49、B:對20歲以下的單純性彌漫性甲狀腺腫患者不宜手術,多可在青春期過后自行恢復。可給予小劑量甲狀腺素以抑制垂體前葉TSH的分泌,緩解甲狀腺的增生和腫大,改善癥狀。
50、B:嵌頓疝手法復位時,可能損傷疝囊內的腸管或復位不完全,故復位后應著重觀察腹部情況,即使發現有無腸梗阻或腸穿孔的跡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