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A1/A2型選擇題 |
第 11 頁:A3/A4型選擇題 |
第 14 頁:答案及解析 |
91.C【解析】該患者腦梗塞后右側肢體無方,走路步態不穩,護士應特別告知家人預防病人跌倒。
92.B【解析】該患者為消化性潰瘍活動期,有頭昏、乏力、黑噱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現,應考慮潰瘍大出血,因此,護士還應重點詢問糞便顏色。
93.B【解析】該患者由于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入院,治療中突發嚴重呼吸困難,表現為較典型的急性肺水腫的癥狀特點,故應判斷為急性肺水腫。
94.D【解析】此題考查支氣管擴張癥(支擴)的臨床表現。支擴臨床上以慢性咳嗽、咳大量膿痰和反復咯血為特征,并且其咳嗽多與體位變動有關,痰液放置數小時后可分三層。
95.C【解析】收縮壓≥180mmHg,舒張壓≥110mmHg即為3級高血壓。
96.B【解析】有水皰形成提示為Ⅱ度燙傷,伴劇烈疼痛說明僅傷及真皮淺層,為淺Ⅱ度燙傷。
97.B【解析】全程血尿提示病變在膀胱或其以上部位,終末加重提示病變在膀胱頸部、三角區或后尿道。
98.B【解析】紫外線是本病的重要誘因。
99.D【解析】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術后應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腸粘連。
100.D【解析】黃疸的原因是血清中膽紅素過多。
101.A【解析】根據患者體檢提示疝內容通過腹股溝管突出,診斷為腹股溝斜疝。
102.A【解析】術前患者需要解除腹內壓增高的因素,避免術后疝復發。因此,需要治療便秘。
103.E【解析】根據患者疝塊易回納,可判斷患者屬于易復性疝。手術時進行手術修補即可。患者術后6~12小時無惡心嘔吐可進流質,第二日可進軟食或普食。
104.B【解析】術后取平臥位,膝下墊一軟枕,使髖關節屈曲,以減輕腹壁張力和切口疼痛。
105.A【解析】患者嘔血時,為及時清理血塊,保持呼吸道通暢,應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
106.E【解析】消化道出血時,大便典型的性狀呈柏油色。
107.C【解析】大便隱血試驗前3天,禁食綠葉蔬菜、蛋黃、肝臟、瘦肉及動物血制品。
108.C【解析】病例中臨床表現及發病誘因符合破傷風的診斷。破傷風患者典型的面部表現是苦笑面容。
109.E【解析】對破傷風病人應安排單間,減少刺激,室內要有窗簾遮蓋。
110.A【解析】從患者的主訴及體檢的結果可以判斷出患者發生了尿潴留。該患者首選的護理措施為改變體位排尿。
111.A【解析】初步消毒外陰時應由外向內消毒。
112.D【解析】第二次消毒外陰時應先消毒尿道口。
113.E【解析】對尿潴留病人首次導尿時一次放尿不能超過1000ml,防止膀胱內壓力突然降低引起膀胱內出血。
114.D【解析】根據病例分析,患者最可能是肺炎球菌肺炎。
115.A【解析】休克型肺炎的治療應首選補充血容量。
116.B【解析】根據該患兒喂養史、臨床癥狀及驚厥發作特點,首先考慮患兒可能患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因此首先應推薦患兒查血鈣。
117.B【解析】低鈣時應迅速補充血鈣,因此,選用靜。脈推注葡萄糖酸鈣。
118.A【解析】根據患者的癥狀、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判斷患者為急性胰腺炎,首先應禁食并行胃腸減壓。減少胃酸與食物刺激胰液分泌,減輕腹痛與腹脹。
119.C【解析】水腫型胰腺炎病情一般較輕,可出現腹痛、腹脹、嘔吐、發熱等表現,胰腺有大片壞死時易并發休克,僅見于出血壞死型患者。
120.C【解析】水腫型和出血壞死型胰腺炎均會出現血清淀粉酶和白細胞計數顯著增高,但出血壞死型胰腺炎病情較重,常有脫水和代謝性酸中毒,并常伴有血鉀、血鎂、血鈣降低。
121.E【解析】經治療后,腹痛、嘔吐基本緩解,可給少量低脂、低糖半流質飲食,以后逐漸恢復飲食,但忌油脂。
122.C【解析]PPD試驗中皮膚硬結<5mm為陰性,5~9 mm為弱陽性,10~19mm為陽性,≥20mm或出現水皰、壞死為強陽性。
123.E【解析】肺結核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飲食,以增強抵抗力,促進愈合。
124.B【解析】患者酗酒后突發上腹刀割樣疼痛,肝濁音界消失,全腹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明顯,應考慮胃腸穿孔,立位腹平片若見膈下游離氣體即可確診。
125.B【解析】對于胃腸道急性穿孔的病人,首要的護理措施是禁食和胃腸減壓。
126.B【解析】患者l0年前肝炎病史,肝肋下2cm,劍突下3cm,結節狀,質硬,血清甲胎蛋白(AFP)85μg/L,最可能為原發性肝癌,定位診斷中首選B超。
127.C【解析】有嘔血及黑便,食管下端中度靜脈曲張,伴出血,急救時三腔二囊管壓迫效果最為明顯。
128.E【解析】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易導致肝臟創面出血。
129.B【解析】半肝切除術后,肝功能受損,易引起肝性腦病。
130.A【解析】膽道疾病首選8超檢查。
131.D【解析】術后膽總管通暢即可拔T管;拔管后,應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腹痛、黃疸、發熱。若有說明膽汁淤積,膽道壓力高,需報告醫生處理。
132.A【解析】青霉素皮試液劑量:200500U/ml:皮內注入0.1ml青霉素20~50U。
133.D【解析】青霉素過敏性休克特點是反應迅速、強烈、消失快。最早出現的癥狀常是皮膚瘙癢、胸悶、氣促,還可有面色蒼白、冷汗、發紺、脈細數、血壓下降、煩躁不安;意識喪失、大小便失禁、抽搐等。
134.A【解析】腎上腺素直接作用于腎上腺素能α、B受體,產生興奮α和β型效應,對心臟1β受體的興奮,可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時作用于骨骼肌&受體,使血管擴張,降低周圍血管阻力而減低舒張壓。興奮β。受體可松弛支氣管平滑肌,擴張支氣管,解除支氣管痙攣;對α受體興奮,可使皮膚、黏膜血管及內臟小血管收縮。臨床主要用于心臟驟停、支氣管哮喘、過敏性休克。
135.B【解析】血清病型反應屬于Ⅲ型變態反應。一般應于藥后7~12天發生癥狀,臨床表現和血清病相似,有發熱、關節腫痛、皮膚發癢、蕁麻疹、全身淋巴結腫大、腹痛等。因此不可能是血清病型反應。
關注"566執業護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護士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微信搜索"566執業護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