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女,42歲,診斷為Ⅲ期內痔。其主要治療方法是
A.坐浴
B.局部熱敷
C.消炎栓塞肛
D.痔核切除
E.無需治療
【答案】:D
【解析】:考察治療原則。Ⅱ、Ⅲ期內痔及混合痔,應行痔核切除術。
12.男性,42歲,患內痔2年。檢查見痔塊對于截石位3點。膝胸位應記錄為幾點鐘
A.3點
B.7點
C.5點
D.9點
E.11點
【答案】:D
【解析】:考察臨床表現。膝胸位,肛門前方正中為6點,后方正中為12點位;截石位時則相反。同理截石位3點鐘位的內痔,膝胸位應記錄為9點位。
13.女,38歲,用力排便后致血栓性外痔。行手術治療。術后采用何種護理措施能緩解肛門括約肌痙攣并促進炎癥吸收
A.保持大便通常
B.早期適當活動
C.溫水肛門坐浴
D.保持局部清潔
E.避免仰臥位 【答案】:C
【解析】:考察術后護理措施。坐浴是清潔肛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吸收的有效方法,并有緩解括約肌痙攣、減輕疼痛的作用。
14.男性,40歲,患內痔1年。其早期特點是
A.肛門疼痛
B.大便時滴血
C.痔核脫垂
D.黏液血便
E.肛門周圍紅腫
【答案】:B
【解析】:考察臨床表現。內痔主要表現為排便時無痛性出血和痔塊脫出。
15.男性,50歲。患內痔10年。近半年來,排便時出血多,便后腫塊從肛門脫出并能自行還納,屬于下列哪一項
A.I期內痔
B.Ⅱ期內痔
C.Ⅲ期內痔
D.混合痔
E.嵌頓性內痔
【答案】:B
【解析】:考察臨床表現。Ⅱ期痔病人便血加重,嚴重時呈噴射狀,排便時痔塊脫出,但便后能自行回納。
16.女性,35歲,患內痔2年。詢問護士痔形成因素,不包括
A.直腸上靜脈無靜脈瓣
B.直腸上、下靜脈叢畸形
C.肛周慢性感染
D.腹內壓增高
E.靜脈周圍組織松弛對靜脈叢支持不力 【答案】:B
【解析】:考察庤形成的病因。痔的病因:直腸上靜脈屬于門靜脈系統,因無靜脈瓣使血液不易回流,加上直腸上下靜脈叢管壁薄、位置淺,末端直腸黏膜下組織松弛,易出現血液淤積和靜脈曲張;長期坐位、便秘、肛周感染等也是痔的病因。
17.男性,45歲,患內痔半年。就診時詢問痔的誘發因素,不包括
A.門靜脈高壓
B.長期腹瀉
C.排尿困難
D.習慣性便秘
E.長期飲酒
【答案】:B
【解析】:考察病因。腹瀉不引起病人腹內壓增高,不會引起痔。
18.患者女,45歲。5年來時常便血,量少,或滴出,或附在糞便表面,無痛,經檢查,診斷為內痔,其擴大曲張的血管主要是
A.直腸上靜脈叢
B.直腸下靜脈叢
C.直腸上下靜脈叢
D.直腸上動脈
E.直腸下動脈
【答案】:A
【解析】:考察臨床表現。直腸上靜脈叢位于齒狀線上方,直腸下靜脈叢位于齒狀線下方,內痔位于齒狀線以上,表面覆蓋直腸黏膜。外痔位于齒狀線下方,表面覆蓋肛管皮膚。混合痔因直腸上下靜脈叢互相吻合,致齒狀線上下靜脈叢同時曲張而形成,臨床上兼有內、外痔的特征。
男,56歲。排便后疼痛,昨日疼痛加劇,肛門可見一腫塊,直徑約2cm,呈暗紫色,有觸痛。
19.最可能的診斷是
A.直腸癌
B.直腸息肉
C.內痔脫出
D.肛瘺
E.血栓性外痔脫出
【答案】:E
【解析】:外痔位于齒狀線下方,表面覆蓋肛管皮膚。外痔在肛緣呈局限性隆起,常無明顯癥狀。當肛緣皮下靜脈叢形成血栓時,出現肛門劇痛,肛管皮下可見暗紫色腫物,邊界清楚,觸痛明顯,此稱為血栓性外痔。
男,56歲。排便后疼痛,昨日疼痛加劇,肛門可見一腫塊,直徑約2cm,呈暗紫色,有觸痛。
20.最佳的治療措施是
A.坐浴
B.注射硬化劑
C.封閉,還納
D.口服腸道抗生素
E.血栓性外痔剝離術
【答案】:E
【解析】:須行血栓性外痔剝離術。
執業護士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微信搜索"566執業護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