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果糖在治療肝性腦病中的機制是
A.抑制腸內細菌生長,促進乳酸桿菌繁殖
B.與游離氨結合,從而降低血氨
C.與氨合成尿素和鳥氨酸,從而降低血氨
D.被細菌分解成乳酸和醋酸,使腸內呈酸性
E.糾正氨基酸代謝不平衡,抑制假性神經遞質形成
【答案】:D
【解析】:考察肝性腦病的治療原則。口服乳果糖,在結腸中被細菌分解為乳酸和醋酸,使腸內呈酸性,從而減少氨的產生、吸收。
2.不屬于肝性腦病患者昏迷前期的主要表現是
A.陣發性驚厥
B.行為失常
C.睡眠障礙
D.意識錯亂
E.肌張力增高
【答案】:A
【解析】:考察肝性腦病的臨床表現。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識錯亂、睡眠障礙、行為失常為主。定向力和理解力均減退,不能完成簡單計算。言語不清,舉止反常,多有睡眠時間倒錯。甚至有幻覺、恐懼、躁狂。此期病人有明顯神經系統體征,如腱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巴賓斯基征陽性,撲翼樣震顫存在,腦電圖表現異常。陣發性驚厥是四期(昏迷期)深昏迷的表現。
3.患者女性,50歲。肝硬化十余年伴大量腹水,近日出現意識障礙,血氨增高,肝腎功能減退。患者應禁忌食用的食物種類是
A.碳水化合物
B.維生素
C.蛋白質
D.脂肪
E.鈉鹽
【答案】:C
【解析】:考察肝性腦病的飲食護理。肝性腦病患者限制蛋白質攝入,發病開始數日內禁食蛋白質,供給足夠的熱量和維生素,以糖類為主要食物。
4.患者男性,50歲,因肝硬化腹水入院。住院期間患者突然出現淡漠少言,神情恍惚,衣冠不整,吐詞不清。下列護理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A.乳果糖口服
B.肥皂水清潔灌腸
C.硫酸鎂導瀉
D.白醋加生理鹽水灌腸
E.番瀉葉液口服
【答案】:B
【解析】:考察肝性腦病的護理措施。并發于上消化道出血后的肝性腦病或發生便秘,應給予灌腸或導瀉。灌腸和導瀉有利于清除腸內含氮物質,可用生理鹽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腸,禁用肥皂水灌腸。腸內保持偏酸環境,有利于血中 NH3逸出腸黏膜進入腸腔與H+合成NH3+隨糞便排出。
5.患者男性,57歲。肝硬化病6年,此次以肝性腦病收入院。入院后患者出現煩躁不安,此時可選用的最佳藥物是
A.氯丙嗪
B.嗎啡
C.地西泮
D.硫噴妥納
E.哌替啶
【答案】:C
【解析】:考察肝性腦病的治療原則。禁止給肝性腦病病人應用安眠藥和鎮靜藥物,如臨床確實需要,遵醫囑可用地西泮、氯苯那敏等,也只用常量的1/3~1/2量。防止掩蓋病情和加重病情。
6.肝性腦病前驅期的主要表現是
A.輕度性格和行為改變
B.意識錯亂
C.昏迷
D.撲翼樣震顫
E.昏睡但可喚醒
【答案】:A
【解析】:考察肝性腦病的臨床表現。肝性腦病一期(前驅期):輕度性格改變和行為失常,如欣快激動或淡漠、隨地便溺。病人應答尚準確,但有時吐字不清且較緩慢。可有撲翼樣震顫,腦電圖多數正常。此期持續數天及數周,因癥狀不明顯易被忽視。
7.患者男性,65歲。“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大出血”入院,入院后1天出現表情欣快、言語不清、晝睡夜醒,精神錯亂,下列護理措施錯誤的是
A.立即給予嗎啡鎮靜
B.暫停攝入蛋白質飲食
C.弱酸性溶液灌腸
D.注意安全
E.觀察意識、生命體征的變化
【答案】:A
【解析】:考察肝性腦病的護理措施。禁止給肝性腦病病人應用安眠藥和鎮靜藥物,以免加重病情和掩蓋癥狀,如臨床確實需要,遵醫囑可用地西泮、氯苯那敏等,也只用常量的1/3~1/2量。
8.下列不屬肝性腦病常見誘因的是
A.上消化道出血
B.大量排鉀利尿
C.高熱量飲食
D.嚴重感染
E.便秘
【答案】:C
【解析】:考察肝性腦病的誘因。誘發肝性腦病的飲食因素是高蛋白飲食,而非高熱量飲食。高蛋白飲食可使腸道產氨增多而誘發肝性腦病。高熱量飲食是指每日通過飲食攝入的熱量較高,可以是攝取較多的糖類、蛋白質或者脂肪。
9.患者男性,65歲,“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大出血”入院,出現性格改變、行為異常,有撲翼樣震顫,醫生懷疑肝性腦病。下列對于確診最有價值的實驗室檢查指標是
A.血氨
B.肝功能
C.血尿素氮
D.血鉀
E.動脈血氣分析
【答案】:A
【解析】:考察肝性腦病的輔助檢查。血氨升高是肝性腦病的臨床特征之一,氨代謝紊亂引起的氨中毒是肝性腦病的十分重要發病機制。
10.治療肝性腦病減少腸內有毒物質產生和吸收的措施不包括
A.使用降氨藥物
B.禁蛋白質攝入
C.口服新霉素
D.口服乳果糖導瀉
E.弱酸性溶液灌腸
【答案】:A
【解析】:考察肝性腦病的治療原則。減少腸內氨的生成和吸收的方式:口服乳果糖和乳梨糖、口服抗生素、弱酸性溶液灌腸、減少蛋白攝入。使用降氨藥物的作用是糾正氨基酸代謝紊亂。
執業護士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微信搜索"566執業護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