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A2
1、患者女,20歲。蹲在地上找東西,突然站起后感到眼前發黑,護士為患者測血壓時,血壓計袖帶下緣距肘窩的距離應為
A、1~1.5cm
B、2~3cm
C、1~1.5mm
D、2~3mm
E、4~5cm
2、患者男,16歲。因右踝扭傷門診就醫,測得體溫34℃,脈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90/58mmHg,此時護士應首先
A、安置患者于仰臥位
B、立即通知醫生
C、備好升壓藥
D、詢問其基礎血壓值并給予解釋
E、建立靜脈輸液通道并解釋
3、患者,女性,60歲,因糖尿病入院治療,患者左側肢體偏癱。入院后測量血壓,以下操作正確的是
A、測量右上肢血壓
B、無需檢查血壓計,直接使用即可
C、充氣至肱動脈搏動音消失,再升高40mmHg
D、聽診器胸件置于袖帶內
E、充氣壓迫的時間越長,血壓測得越準
4、患者,男性,40歲,自感頭暈,診斷為低血壓。符合低血壓診斷標準的是
A、收縮壓<90mmHg
B、舒張壓<95mmHg
C、收縮壓91~94mmHg
D、脈壓差<40mmHg
E、脈壓差>40mmHg
5、患者男,76歲。自訴胸悶,呼吸不暢,不能平臥。觀察發現患者呼氣時間長于吸氣時間,呼吸費力,無明顯三凹征。下列可能導致此種呼吸的情況是
A、大葉性肺炎
B、哮喘發作
C、喉頭水腫
D、臨終前表現
E、代謝性酸中毒
6、患者,女性,68歲。長期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查體見患者呼吸由淺慢逐漸加快,達高潮后又逐漸變淺變慢,然后暫停8秒鐘后,重復上述過程,有明顯周期性。判斷該患者的呼吸是
A、潮式呼吸
B、畢奧呼吸
C、鼾聲呼吸
D、蟬鳴樣呼吸
E、深大呼吸
7、患兒,男,8歲。課間不慎將筆帽吸入氣管,不可能出現的表現是
A、鎖骨上窩凹陷
B、呼氣費力
C、吸氣時間長于呼氣
D、胸骨上窩凹陷
E、鼻翼煽動
8、患者男,74歲。左半身偏癱,昏迷,測量生命體征的正確方法是
A、測口溫、右上肢血壓和脈搏
B、測腋溫、左上肢血壓和脈搏
C、測口溫、左上肢血壓和脈搏
D、測腋溫、右上肢血壓和脈搏
E、測肛溫、左上肢血壓和脈搏
9、患者男,40歲。近日頭痛、惡心,有時嘔吐,無發熱,血壓150/97mmHg。脈搏46次/分,此脈搏被稱為
A、絀脈
B、洪脈
C、水沖脈
D、緩脈
E、不整脈
10、患者,女性,49歲。氣促、心前區不適2年,確診為“風濕性心臟病”入院。入院聽診心律絕對不規則、第一心音強弱不一,脈搏亦快慢不均,強弱不等,監測心率110次/分,脈率85次/分。該患者的脈搏為
A、水沖脈
B、室早二聯律
C、成對期前收縮
D、交替脈
E、脈搏短絀
11、患者魏某因“風濕性二尖瓣狹窄,心房顫動”入院。患者心律極不規則,心音強弱不等。護士為其測量心率和脈搏,方法是
A、一名護士先測心率,后測脈率
B、一名護士先測脈率,后測心率
C、兩名護士同時測量,一人聽心率,另一人測脈率
D、兩名護士分別測脈率和心率,再取平均值
E、兩名護士分別測量心率和脈率3次,求平均值
12、患者,男性,快遞員。大雨時外出送貨后感冒,1天后出現寒戰、高熱,痰液為鐵銹色,診斷為肺炎鏈球菌肺炎,體溫持續在39~40℃,患者的熱型呈
A、弛張熱
B、間歇熱
C、回歸熱
D、波狀熱
E、稽留熱
13、患者,男性,43歲,3次不同的門診時間,測得其血壓142~150/92~96mmHg。預約患者下次門診的時間應在
A、2周后
B、1個月內
C、1周后
D、6個月內
E、1年后
14、患者,女性,自感心悸、頭暈就醫。護士檢測其心率為64次/分,脈搏52次/分,而且心律不規則,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強弱不等。該護士判斷該患者的脈搏類型是
A、二聯律
B、脈搏過速
C、脈搏短絀
D、間歇脈
E、水沖脈
15、護士小鄭為新住院患者測量血壓,其中操作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測量前囑病人休息20~30分鐘
B、血壓計零點、肱動脈平第3肋間
C、袖帶平整纏于病人上臂
D、袖帶下緣距肘窩2~3cm
E、以每秒4mmHg速度放氣
16、丁先生,入院7天,體溫均在39.5~40℃,其熱型是
A、間歇熱
B、弛張熱
C、波浪熱
D、稽留熱
E、不規則熱
17、患者男性,40歲。診斷為“瘧疾”。發熱時體溫可驟升到39℃以上,然后很快降至正常,2天后再次發作,屬于
A、弛張熱
B、稽留熱
C、間歇熱
D、不規則熱
E、中等度熱
18、患者男性,66歲,剛心房纖維顫動入院,護士在測脈搏前推斷患者的脈搏最可能為
A、間歇脈
B、二聯律
C、三聯律
D、絀脈
E、洪脈
19、患者女性,69歲。連續3天測血壓85/50mmHg,屬于
A、低血壓
B、正常血壓
C、臨界低血壓
D、收縮壓正常,舒張壓降低。
E、收縮壓降低,舒張壓正常
20、患者女性,67歲。結腸癌入院2個月,現患者出現大量腹水,全身水腫,呼吸急促,端坐呼吸,近1周出現癌性發熱。請推斷該患者出現的發熱熱型屬于
A、稽留熱
B、弛張熱
C、回歸熱
D、間歇熱
E、不規則熱
21、患者女性,2歲。因誤服安眠藥中毒,意識模糊不清,呼吸微弱,淺而慢,不易觀察,護士應采取的測量方法是
A、觀察腹部起伏,一起一伏為一次
B、先測脈率,將數值除以4得出呼吸次數
C、用手放在患者鼻孔前感覺呼吸氣流計數
D、測脈率后保持診脈姿勢,觀察胸部起伏次數
E、用少許棉花置患者鼻孔前觀察棉花飄動次數計數
22、患者女性,60歲,因肺炎入院,體溫39.5℃,在退熱過程中護士應注意監測患者情況,提示可能發生虛脫的癥狀是
A、皮膚蒼白,寒戰,出汗
B、頭暈,惡心,無汗
C、脈搏,呼吸漸慢,無汗
D、脈速,四肢濕冷,血壓下降
E、脈速,面部潮紅,無汗
23、患者男性,32歲,由于天氣炎熱,于布置室外舞臺設施時突然體溫上升至40.5℃左右約4小時,面色潮紅,皮膚灼熱,無汗,呼吸脈搏增快,判斷此時的臨床表現屬于
A、低熱上升期
B、高熱上升期
C、高熱持續期
D、中度熱上升期
E、過高熱持續期
24、患者女性,30歲。因“冠心病,心房纖顫”入院,護理體檢時,體溫37.2℃,心率120次/分,脈率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100/70mmHg。患者脈搏為
A、洪脈
B、速脈
C、絀脈
D、絲脈
E、緩脈
25、患者男性,64歲,高血壓、冠心病史5年,入院血壓195/135mmHg,經治療后稍有下降,但時有波動,患者精神緊張焦慮,護理中不妥的操作是
A、測得血壓值偏高時應保持鎮靜
B、向患者介紹高血壓的保健知識
C、安慰患者,保持穩定樂觀的情緒
D、將血壓計刻度面向患者以便患者觀察
E、測后與原基礎血壓對照后作好解釋
26、患者男性,45歲,多次測得血壓均為125/85mmHg,應考慮患者為
A、低血壓
B、高血壓
C、脈壓大
D、正常血壓
E、臨界高血壓
27、患者男性,50歲。腹瀉,體溫39~40℃,持續數日,診斷“細菌性痢疾”。此患者體溫熱型為
A、不規則熱
B、間歇熱
C、弛張熱
D、稽留熱
E、波浪熱
28、患者男性,29歲,持續高熱3周,護士在評估過程中,發現患者體溫降至36.6℃,患者神志清醒,請分析退熱期的特點
A、產熱多于散熱
B、散熱大而產熱少
C、產熱和散熱趨于平衡
D、散熱增加,產熱趨于正常
E、散熱和產熱在較高水平上平衡
29、患者男性,25歲。建筑工人,因烈日下工作導致中暑,測體溫上升至40.5℃左右,面色潮紅,皮膚灼熱,無汗,呼吸脈搏增快,護士為其進行物理降溫,再次測量體溫的時間是
A、15分鐘后
B、20分鐘后
C、30分鐘后
D、40分鐘后
E、60分鐘后
30、患者男性,32歲,持續高熱2周,體溫40℃左右,日差超過1℃。脈搏108次/分,呼吸26次/分,患者神志不清,精神萎靡,食欲差。此患者體溫熱型為
A、不規則熱
B、間歇熱
C、弛張熱
D、稽留熱
E、波浪熱
31、3病床,錢某,60歲,住院診斷為心房纖維顫動。醫囑護士小楊為其測血壓。動脈搏動微弱而不易辨清,需重復測量。下述做法錯誤的是
A、將袖帶內氣體驅盡
B、使汞柱降到“0”點
C、稍等片刻后重測
D、連續加壓直到聽清為止
E、測量值先讀收縮壓,后讀舒張壓
32、患者張某,因患肺炎住院治療。入院時體溫40℃。為觀察其體溫的變化,常規測量體溫的時間為
A、q8h
B、q6h
C、q4h
D、qd
E、qh
33、患者魏某,55歲,住院治療中,某日晨起主訴頭暈,護士為其測量血壓后示:收縮壓為165mmHg,舒張壓為80mmHg,以下最有可能提示的是
A、心包積液
B、心肌梗死
C、心動過速
D、動脈硬化
E、休克
34、患者,男,30歲。因酒駕導致交通事故,身體多處創傷,由急診1h前收入院。病人呼吸由淺慢逐漸加深加快,又由深快逐漸變為淺慢,繼之暫停30秒后再度出現上述狀態的呼吸。該病人的呼吸是
A、間斷呼吸
B、潮式呼吸
C、畢奧呼吸
D、鼾聲呼吸
E、呼吸困難
相關推薦:
2019執業護士考試時間 | 護士資格考試科目 | 經驗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