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了解)
(一)吸煙 吸煙是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與肺癌有關的主要是苯并芘。 (二)職業 (三)空氣污染 (四)電離輻射 (五)飲食與營養 食物中維生素A含量低或血清維生素A低,得肺癌的危險性高。 (六)其他 肺部慢性炎癥、結核瘢痕、遺傳因素等對肺癌的發生可能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分類
(一)按解剖學分類 分為中央型肺癌和周圍型肺癌。
(二)根據細胞分化程度和形態特征
1.鱗狀上皮細胞癌(鱗癌) 特點:最常見的肺癌。 與吸煙的關系最密切。 鱗癌細胞生長緩慢,轉移較晚,手術切除機會相對較多。 對化療、放療不如小細胞未分化癌敏感。
2.小細胞未分化癌(小細胞癌) 特點:肺癌中惡性度最高的一種。 小細胞癌對化療、放療較其他類型敏感。
3.大細胞未分化癌(大細胞癌) 特點:惡性度較高,但轉移較小細胞癌晚,手術切除機會相對較大。
4.腺癌:女性多見。 特點:出現癥狀相對較晚。 惡性度介于鱗癌與小細胞癌之間。 對化療、放療敏感性較差。
三、臨床表現
(一)癥狀
1.呼吸系統癥狀
(1)咳嗽:最常見的早期癥狀,常以陣發性刺激性嗆咳為首發癥狀。
(2)咯血:多為持續性痰中帶血,當癌腫侵犯大血管可引起大咯血。
(3)胸痛:病變累及胸膜或胸壁時,患者出現持續、固定、劇烈的胸痛。
(4)呼吸困難
2.全身癥狀
(1)發熱:多由繼發感染引起,腫瘤壞死也可引起癌性發熱。
(2)食欲減退、消瘦、明顯乏力。
3.癌腫壓迫與轉移:如壓迫喉返神經使聲音嘶啞。侵犯或壓迫食管引起咽下困難。肝轉移出現黃疸等。
其他:如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Horner綜合征、臂叢神經壓迫綜合征等。
(二)體征 可有右鎖骨上及腋下淋巴結腫大。
四、有關檢查
(一)X線檢查:是發現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痰液脫落癌細胞檢查:是簡單有效的早期診斷肺癌的方法之一。
(三)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可直接觀察并配合刷檢、活檢等手段診斷肺癌。(最有效)
五、治療要點
綜合治療:小細胞肺癌多選用化療加放療加手術;
非小細胞癌則先手術,然后放療和化療。
1.早期肺癌首選手術治療。
2.化學藥物治療:對小細胞未分化癌最敏感,鱗癌次之,腺癌治療效果最差。
3.放射治療:小細胞未分化癌效果最好,鱗癌次之,腺癌效果最差。
4.控制疼痛,治療癌痛的目的不僅是緩解疼痛,還要預防疼痛的發生(即持續地控制疼痛)
六、護理問題
1.疼痛胸痛:與腫瘤壓迫或轉移有關。
2.恐懼或絕望:與癌性疼痛及認為治療無望等有關
七、護理措施
(一)心理護理
(二)補充營養
*(三)對癥護理 提高晚期肺癌病人的生活質量。
肺癌病人晚期最突出的病癥是疼痛和呼吸困難。
1.疼痛護理:或遵醫囑使用止痛藥物。
肺癌止痛應個體化。
(1)WH0三階段止痛方案用藥。
一階段:非阿片類,阿司匹林、布洛芬。二階段:弱阿片類,可待因、曲馬多、強痛定。三階段:強阿片類,嗎啡,以能控制病人痛苦的最小劑量為宜。
(2)24h內按鐘點給藥,而不是在病人疼痛已發作或加重時才給藥,其目的是使疼痛處于持續被控制狀態。
(3)首選口服,必要時采用非腸胃給藥,盡量避免肌內注射,必要時也可采用病人自控給藥。
2.呼吸困難:給予病人高斜坡臥位,遵醫囑吸氧,據病情鼓勵病人下床活動以增加肺活量,大量胸水者,協助醫生進行胸腔穿刺抽胸水。
八、健康教育
1.提倡不吸煙或戒煙。
2.防治肺部慢性疾病,如慢支、結核等。
3.組織肺癌普查:特別是對40歲以上有重度吸煙史者和高危職業人群、高危地區人群。
4.教育人們,尤其是40歲以上吸煙者,有不明原因的咳嗽、咯血等癥狀要及時就醫,以早發現、早治療。
例題:
1.支氣管肺癌的早期癥狀是:
A.劇烈胸痛 B.胸悶、氣促 C.消瘦、發熱 D.刺激性嗆咳 E.痰中帶血 答案:D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