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東莞市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旨在指導東莞市醫聯體的建設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明確,在門診業務上,三級醫院和鎮街醫院要逐步壓縮和關停普通門診,原則上僅保留專科(專家)門診。
且《方案》提出,要全面實施預約診療服務,啟動階段三級醫院和鎮街醫院至少要預留30%的門診號源提供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約轉診,并逐步增加;力爭上級醫療機構向康復、長期護理機構、醫養結合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轉人數年增長10%以上,逐步實現合理有序的分級診療模式。
還記得近兩年來的停止門診輸液嗎?
如今,不僅是輸液,連普通門診都快被關掉了!
而且,要關掉普通門診,東莞并不是首例,這一舉措在全國各地早有蔓延的趨勢。
青海省衛計委要求,2017年,在做好三級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用藥銜接的前提下,自2017年7月1日起全部取消簡易門診,基礎普通用藥由基層醫療機構提供。
同時從 7月1日起,西寧地區各類三級醫院(含省婦幼保健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液。同時,要求西寧地區三級公立醫院普通門診數量要較上年減少25%。
據報道,北京作為全國醫改的標桿,在今年4月正式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以來,三級醫院門診量減少超一成,主任號就診人次降幅超兩成。
業內人都知道,若大醫院的普通門診被關掉,對于藥企而言影響肯定不少。且不說輸液,對于一些慢病治療用藥,尤其是一些中成藥來說,這簡直是個噩耗。
去年年底,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王賀勝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時,重點介紹了分級診療、醫聯體。
可見,分級診療是“十三五”醫改任務的重中之重,而醫聯體,也成為醫改中重要的因素。
醫聯體,簡單來說,就是上級和下級醫院已經形成完整的治療鏈條。醫聯體分級診療,是把上級醫院和基層社區捆綁在一起,上級醫院就醫的患者后續用藥、康復治療將回到基層。
在這種情況下,上級和基層將面臨同一個患者,在醫聯體下利益一體化。所以,醫聯體分級診療是個完整的閉環,如果藥企沒有做好基層社區的工作,其產品的整個銷售鏈條就斷了。
分級診療制度下,將打通上級醫院和基層社區的用藥目錄,屆時基藥的概念就模糊了。以北京為例,2016年8月,北京市衛計委發布的《北京市分級診療制度建設2016-2017年度的重點任務》就明確表示,北京市將統一大醫院與社區的藥品采購目錄,并于2017年實現基本醫保藥品目錄的2510種藥品將全部下放社區。
此前,據北京市醫改辦原主任韓曉芳介紹,如果放開基層用藥,大醫院門診患者可以減少三分之一。但是,藥企們無需太擔心大醫院門診量減少,甚至普通門診關停的影響,我們完全可以轉戰基層市場,甚至可以大干一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