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關于2009年度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人社廳發[2008]94號)和遼寧省人事廳、衛生廳《轉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關于2009年度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遼人[2008]237號)以及衛生部人才交流服務中心《2009年度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考務工作計劃的通知》(衛人才發[2008]第132號)精神,現將我市2009年度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護理學初級(士)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報名事宜通知如下:
一、考試時間、科目及要求
1.2009年度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中的全科醫學、臨床醫學(專業代碼為026至084以及114)以及中藥學初級(士)、初級(師)、中級(專業代碼分別為002、014、091),中醫護理學初級(師)、中級(專業代碼分別為016、098)的各專業“基礎知識”、“相關專業知識”、“專業知識”、“專業實踐能力”4個科目的考試,均采用人機對話的方式進行,考試時間安排如下:
考試科目 | 考試日期和時間 | |
基礎知識 | 5月9、10、16、17 | 8:30—10:00 |
相關專業知識 | 11:00—12:30 | |
專業知識 | 14:00—15:30 | |
專業實踐能力 | 16:30—18:00 |
具體機考專業的考試時間安排另行通知。
其他49個專業【含護理學初級(士)】的4個科目仍采用紙筆作答方式進行考試,考試時間安排如下:
考試科目 | 考試日期和時間 | |
基礎知識 | 5月9日 | 9:00—11:00 |
相關專業知識 | 14:00—16:00 | |
專業知識 | 5月10日 | 9:00—11:00 |
專業實踐能力 | 14:00—16:00 |
2.從2009年度起,《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業目錄》【詳見中國衛生人才網(www.hhrdc.com或者www.21wencan.com.cn)】中級資格將增加重癥醫學(專業代碼114)1個專業類別。報名人員可根據本人所從事的專業工作,在《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業目錄》中選擇報考相應專業類別。
3.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相應專業各科目成績實行兩年為一個周期的滾動管理辦法,在連續2個考試年度內通過同一專業4個科目的考試,可取得該專業資格證書。對不同專業(含主亞專業)之間各科目的考試合格成績,不得作為同一專業合并計算。已參加衛生專業技術資格部分專業的考試人員,在規定的時限內報名參加剩余科目考試時須使用原檔案號。對單科考試合格成績在有效期限內,因工作變動等原因,到異地參加本專業剩余科目考試并合格的,由該地區進行數據合成統計,并由當地人事部門核發該專業資格證書。
4.考生參加考試時必須攜帶鋼筆或圓珠筆(黑色或藍色)、2B鉛筆、橡皮。
二、報考條件
(一)基本條件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和法律。
2、具備良好的醫德醫風和敬業精神。
(二)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除符合上述基本條件外,還須符合下列學歷和資歷要求:
1、取得相應專業中專以上學歷,從事專業工作滿一年,可參加初級(士)資格考試。
2、取得相應專業中專學歷,任初級(士)職務滿5年或取得相應專業大專學歷、任初級(士)職務滿2年,可參加藥學、護理、技術專業初級(師)資格考試。
3、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可參加中級資格考試:
。1)取得相應專業中專學歷,任初級(師)職務滿7年;
(2)取得相應專業大專學歷,任初級(師)職務滿6年;
。3)取得相應專業本科學歷,任初級(師)職務滿4年;
。4)取得相應專業碩士學位、任初級(師)職務滿2年;
。5)取得相應專業博士學位;
。6)凡報考《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業目錄》中專業代碼為026至089以及114專業的人員,應具有相應專業執業醫師資格,并在報名時提交相應專業的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因工作崗位變動,需報考現崗位專業類別的人員,其從事現崗位專業工作時間須滿2年。
(三)護理學初級(士)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暨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除符合上述基本條件外,還須符合下列學歷和資歷要求:
凡未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者,按照《護士條例》,符合以下條件之一,并在教學、綜合醫院完成8個月以上護理臨床實習的畢業生(包括2009年在校畢業生)可報名參加護理專業初級(士)專業技術資格考試:
1.獲得省級以上教育和衛生主管部門認可的普通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助產專業學歷;
2.獲得省級以上教育和衛生主管部門認可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學校護理、助產專業?茖W歷;
3.獲得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認可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學校護理、助產專業本科以上學歷;
4.具有護理、助產專業中專和大專學歷的人員,參加全部4個科目考試合格者,可取得護理初級(士)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具有護理、助產專業本科以上學歷者,取得考試成績合格證明,并達到《衛生技術人員職務試行條例》規定的護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年限的,可直接聘任護師專業技術職務。
5.根據遼寧省人事廳、衛生廳有關文件精神,對衛生類中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學制不滿3年的考生在提供上述資料的同時還需提供下列證件:
、欧矊W制為2年的省級以上教育和衛生主管部門認可的普通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和助產專業的畢業生,須同時提供高中畢業證書;
、茖W制為1年的省級以上教育和衛生主管部門認可的普通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和助產專業畢業生須同時提供衛生類中等職業學校醫學相關專業畢業證書。
。ㄈ┯邢铝星樾沃坏,不得申請參加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護理學初級(士)專業技術資格考試:
1、醫療事故責任者未滿3年。
2、醫療差錯責任者未滿1年。
3、受到行政處分者在處分時期內。
4、偽造學歷或考試期間有違紀行為未滿2年。
5、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它情形。
(四)從2009年起全省取消按照省人事廳《關于成人高等教育<專業證書>有關問題的通知》(遼人發【1995】2號)和《關于2002年實施初、中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補充通知》(遼人【2002】198號)規定組織的省內考試。
(五)全省不再制定全國中、初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省內有效的合格分數線。各級各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一律通過參加全國中、初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并達到全國合格分數線,取得相應的衛生專業技術資格。
(六)按照《關于加強城市社區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國人部發[2006]69號)有關規定,凡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的醫師、護師,可提前一年參加全國衛生技術中級資格的全科醫學、社區護理專業類別的考試。
。ㄆ撸﹫竺麉⒓2009年度衛生專業各類別考試人員,其學歷取得時間和從事本專業工作年限均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報名條件中有關專業學歷或學位的規定,是指國家教育和衛生行政部門認可的正規院校畢業學歷或學位。
三、報名時間、方式及辦法
(一)報名時間:2008年12月17日—2009年1月7日
(二)報名方式:全部采用網上報名。考生須登陸中國衛生人才網(www.hhrdc.com或者www.21wencan.com.cn)進行報名。
。ㄈ﹫竺k法:
為方便考生,我市衛生報名工作以就地就近為原則,按預報名及確認報名程序進行。
1.預報名(非正式報名)
、趴忌鶕趩挝患拜爡^自行選擇報名點進行預報名。全市設18個報名點(詳見附表1)。預報名時間:2008年12月17日—12月31日。(周六、周日除外)
、瓶忌璧顷懼袊l生人才網(www.hhrdc.com或者www.21wencan.com.cn),根據報名須知在網上填寫個人報名信息,并打印《2009年度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申報表》(無照片的申報表無效)。
、强忌毘稚鲜錾陥蟊斫泦挝粚徍松w章后(2009年應屆畢業生報考護理學初級(士)考試《申報表》須經學校蓋章),同時攜帶畢業證、學位證、居民身份證(上述證件須備一份復印件)及考務費;申報初級(師)或中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人員還須提交初級(士)或初級(師)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報考《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業目錄》中專業代碼為026至089以及114專業的人員,還應持相應專業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到報名點預報名。
、瓤忌綀竺c提交上述材料,經報名點初審現場打印確認單,考生核對信息無誤后須在確認單上簽字,并繳納考務費后方完成預報名工作。
2.確認報名(正式報名)
由報名點負責將考生報考資料按規定的時間(詳見附表2)集中到大連考點進行確認報名。時間:2009年1月4日—1月10日。
3.如考生錯過預報名時間,可持相關材料于2009年1月4日—1月10日到大連考點(地址:沙河口區聯合路100號,大連市人才服務中心一樓大廳20號窗口)直接進行預報名和確認報名。請考生盡量在年底前完成預報名工作,否則,易因網絡阻塞影響正常報名。
四、打印準考證
考生可于2009年4月10日起,登陸全國衛生人才網打印準考證,打印截止時間為5月8日。
五、考務費收取標準:初級每科50元,中級每科70元。
六、考前培訓及教材征訂
請于市衛生局職改辦聯系。
聯系電話:84635416;聯系人:李老師
地址:大連市西崗區高爾基路261號。
七、報名注意事項:
1.網上報名打印考試申報表時必須按要求采集照片。
照片具體要求為:①上傳照片必須為考生本人近期正面免冠彩色證件照,務必保證照片清晰、可辨認,其他如生活照、視頻捕捉、攝像頭所攝等照片一律不予審核,除軍人外其他報名人員不得著制式服裝拍照,女性不得穿背帶式服裝拍照;②照片大小為一寸或小二寸,格式為jpg,文件大小必須在15kb—45kb之間;③頭部占照片尺寸的2/3,白色背景;④面部正面頭發不得過眉,露雙耳,常帶眼鏡的考生應配戴眼鏡,不得佩戴首飾。
2.凡參加過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人員再次報名時,必須使用原檔案號
大連市人才服務中心
2008年12月19日
相關推薦:2009年衛生專業資格考試12月17日起網上報名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