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狀:黃酮類化合物多為結晶性固體,少數(如黃酮苷類)為無定形粉末。除二氫黃酮、黃烷醇等游離的苷元母核有旋光性外,其余則無光學活性。苷類由于在結構中引入糖的分子,故均有旋光性,且多為左旋。黃酮類化合物的顏色與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軛體系及助色團(OH、OCH3等)的種類、數目以及取代位置有關。黃酮、黃酮醇及其苷類多顯灰黃至黃色,查耳酮為黃至橙黃色,而二氫黃酮、異黃酮類,因不具有交叉共軛體系或共軛鏈短,故不顯色(二氫黃酮)或顯微黃色(異黃酮)。
2.溶解性:一般游離苷元難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機溶劑及稀堿水溶液中。相對而言,二氫黃酮比黃酮、黃酮醇、查耳酮在水中的溶解度稍大。花色苷元(花青素)類是以離子形式存在,具有鹽的通性,故親水性較強,水溶度較大。
黃酮類化合物的羥基糖苷化后,水溶度相應加大,而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則相應減小。
3.酸性與堿性
(1)酸性:黃酮類化合物分子中多具有酚羥基,顯酸性,可溶于堿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中。由于酚羥基數目及位置不同,酸性強弱也不同,以黃酮為例,其酚羥基酸性強弱順序依次為:7,4′-二OH>7或4′-OH>一般酚OH>5-OH.
此性質可用于提取、分離及鑒定工作。
(2)堿性:γ-吡喃環上的1-氧原子,有未共用的電子對,表現微弱的堿性,可與強無機酸,如濃硫酸、鹽酸等生成鹽,但生成的佯鹽極不穩定,加水后即可分解。
4.顯色反應:黃酮類化合物的顏色反應與分子中的酚羥基及γ-吡喃酮環有關。
(1)還原試驗
1)鹽酸-鎂粉(或鋅粉)反應:為鑒定黃酮類化合物最常用的顏色反應。多數黃酮、黃酮醇、二氫黃酮類化合物顯橙紅至紫紅色,少數顯紫至藍色,當B環上有-OH或-OCH3取代時,呈現的顏色亦即隨之加深。但查耳酮、兒茶素類則無該顯色反應。異黃酮類除少數例外,也不顯色。
2)四氫硼鈉(鉀)反應:NaBH4是對二氫黃酮類化合物專屬性較高的一種還原劑。與二氫黃酮類化合物產生紅至紫色。其他黃酮類化合物均不顯色,可與之區別。
(2)金屬鹽類試劑的絡合反應
1)鋁鹽:常用試劑為1%三氯化鋁或硝酸鋁溶液。生成的絡合物多為黃色(λmax=415nm),并有熒光,可用于定性及定量分析。
2)鋯鹽:用來區別黃酮類化合物分子中3或5-OH的存在。加2%二氯氧化鋯(ZrOCl2)甲醇溶液到樣品的甲醇溶液中,若黃酮類化合物分子中有游離的3-或5-0H存在時,均可反應生成黃色的鋯絡合物。但兩種鋯絡合物對酸的穩定性不同。3-OH,4-酮基絡合物的穩定性比5-OH,4-酮基絡合物的穩定性強。當反應液中接著加入枸櫞酸后,5-羥基黃酮的黃色溶液顯著褪色,而3-羥基黃酮溶液仍呈鮮黃色。
3)三氯化鐵反應:多數黃酮類化合物因分子中含有酚羥基,可呈藍色。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