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溶血反應的典型癥狀是四肢麻木、腰背部疼痛(第一階段);黃疽、血紅蛋白尿(第二階段);少尿、無尿(第三階段)。
202.溶血反應時,靜脈滴注碳酸氫鈉,可以堿化尿液,防止或減少血紅蛋白結晶阻塞腎小管。
203.枸櫞酸鈉中毒的癥狀為手足搐搦、出血傾向、血壓下降、心率緩慢。
204.輸入庫血1000ml以上時,按醫囑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l0ml。
205.大量輸血后反應包括循環負荷過重(肺水腫)、出血傾向、枸櫞酸鈉中毒反應、酸中毒、高鉀血癥等。
206.熱療的生理效應一般趨于功能增強,僅血液黏稠度趨于降低;冷療則正相反。
207.冷熱療法皆會產生繼發效應,故治療時間以20~30分鐘為宜。
208.熱療禁忌證:面部三角區感染、不明原因腹痛、內臟出血、扭傷早期、濕疹、癌變處。
209.用熱水袋,成人水溫60~70℃,老幼應低于50℃,若皮膚潮紅應停用,局部涂凡士林。
210.使用烤紅的燈距為30~50cm。
211.熱水坐浴的水溫為40~45℃,坐浴時間l5~20分鐘。
212.濕敷效果強于干敷。濕敷前應在患處涂上凡士林以保護皮膚。
213.使用冰帽時,肛溫應維持在33℃。
214.乙醇擦浴,濃度為25%~35%,擦拭前頭置冰袋,足置熱水袋,可防頭部充血;擦拭畢先取下熱水袋,30分鐘后若體溫低于39℃,可取下冰袋。
215.冷療禁忌部位:足底防一過性冠狀動脈收縮、心前區防反射性心率減慢,腹部防腹瀉。
216.根據意識障礙的程度,意識狀態可分為嗜睡、意識模糊、昏睡和昏迷。此外.也可出現以興奮性增高為主的高級神經中樞急性失調狀態,即譫妄。
217.嗜睡是最輕度的意識障礙。病人陷入持續的睡眠狀態,可被言語或輕度刺激喚醒,醒后能正確、簡單而緩慢地回答問題,但反應遲鈍,去除刺激后很快再次人睡。
218.昏睡狀態是指病人處于熟睡狀態,不易喚醒。壓迫眶上神經、搖動身體等強刺激下可將病人喚醒,醒后答話含糊或答非所問,停止刺激后很快再次入睡。
219.成年人收縮壓≥l40mmHg或舒張壓≥90mmHg定義為高血壓。
220.脈搏短絀是指單位時間內脈率少于心率。
221.弛張熱:體溫在39℃以上,24h內體溫差在1℃以上,但最低體溫仍高于正常水平,見于敗血癥、風濕熱、化膿性疾病等。
222.稽留熱:體溫持續在39~40℃左右,持續數日或數周,24h波動范圍不超過1℃,見于肺炎球菌性肺炎、傷寒等。
223.瞳孔直徑小于2mm稱為瞳孔縮小,小于1mm稱為針尖樣瞳孔。瞳孔直徑大于5mm稱為瞳孔散大。
224.BLS是basiclifesupport的簡寫,是指基本生命支持,包括開放氣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環。
225.胸外心臟按壓要求病人仰臥于硬板床或其他堅硬的平面上。
226.按壓者雙手掌跟重疊,手指翹起,置于胸骨上,肘關節伸直,借助上半身身體的重力,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放松時,要使胸廓完全反彈,掌根不能離開胸膛。
227.胸外按壓:人工呼吸為30:2。
228.中毒嚴重者洗胃取左側臥位,因左側臥位可減慢胃排空,延緩毒物進入十二指腸的速度。
229.洗胃時,每次灌入量為300~500ml,總量以l000O20000ml為宜,溫度為25~38℃。
230.強酸、強堿等腐蝕性物質中毒時,禁忌洗胃,可遵醫囑給予藥物或物理性對抗劑,如牛奶、蛋清水。
231.敵百蟲遇堿性藥物可分解成毒性更強的敵敵畏,應慎用堿性溶液洗胃。
232.根據胃的排空和毒物吸收時間,一般服毒后6小時之內洗胃最佳。
233.氧濃度和氧流量的換算公式為:氧濃度(%)=21+4×氧流量(L/min)。
234.輕度缺氧:Pa02>6.67kPa(50mmHg),中度缺氧:Pa02為4~6.67kPa(30~50mmHg),重度缺氧:Pa02<4kPa(30mmHg)。
235.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同時并存者,應以低流量、低濃度持續給氧為宜。
236.血氧分壓低于6.67kPa(50mmHg),屬于中、重度缺氧,是氧療的指征。
237.吸痰時,應該先吸凈氣管內痰液再吸口腔痰液,插管時不可有負壓,一次吸痰時間不超過l5秒。
238.通氣量過度,會由于C02的過量呼出,引起呼吸性堿中毒,出現昏迷、抽搐等癥狀。
239.目前臨床上診斷死亡的標準為腦死亡標準。
腦死亡的標準包括:①無感應性及反應性;②無運動、無呼吸;③無反射;④腦電波平坦。以上標準24小時內無改變,并排除體溫低于32℃及中樞神經抑制劑的影響,即可做出判斷。
240.瀕死期患者表現為意識模糊或喪失,各種反射減弱,肌張力減退或消失,心跳減弱,血壓下降,呼吸微弱等。
241.臨床死亡期,延髓處于極度抑制狀態,表現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瞳孔散大,各種反射消失,但組織細胞仍有微弱而短暫的代謝活動。
242.第一張尸體識別卡應放在尸體右手腕部。
243.尸體料理時,頭下墊枕的目的是防止面部變色。
244.臨床死亡期一般持續4~6分鐘,超過這個時限,大腦將發生不可逆的變化。
245.護理瀕臨死患者時,應維持患者的治療,癌痛患者應選擇最有效的止痛藥物。
246.否認期患者,護士應真誠回答患者問題,并與其他醫務人員、家屬的言語保持一致,不要急于揭穿患者的防御心理,經常陪伴患者。
247.有傷口的尸體應更換敷料。
248.尸斑出現的時間是死亡后2~4小時。
249.尸體護理的操作要點:使尸體仰臥,頭下墊一軟枕,防止面部瘀血、變色。不能閉合眼瞼者可用毛巾濕敷或于上眼瞼下墊少許棉花,使上眼瞼下垂閉合。有
義齒者代為裝上。用棉球填塞口、鼻、耳、肛門、陰道等孔道。在體溫單40~42℃之間記錄死亡時間。
250.醫療和護理文件保管要求:門診病歷可隨住院病歷放置。住院期間病歷放于病區病案柜中,患者和家屬未經醫護人員同意不得翻閱,不得擅自攜出病區。出院和死亡后病歷整理后交醫院病案室。
251.體溫單:排列在住院病歷的首頁。藍色鋼筆填寫患者姓名、科別、診斷、床號、住院號、日期及住院天數等項目。紅色鋼筆在40~42℃之間縱行填寫入出院、手術(不寫具體時間)、分娩、轉入、死亡時間。
25,2.體溫曲線的繪制:腋溫用藍“×”,口溫用藍“●”,肛溫用藍“○”,相鄰溫度用藍線相連。物理降溫半小時后所測體溫與物理降溫前在同一縱格內,用紅“○”表示,兩者之間用紅虛線相連。
253.脈搏曲線的繪制:脈率用紅“●”,心率用紅“○”。相鄰脈率之間用紅直線相連。脈搏短絀時,相鄰心率之間亦用紅直線相連,在心率與脈率之間用紅直線相連。如遇脈率與體溫重疊,在體溫符號外劃一紅圈。
254.長期醫囑:有效時間在24小時以上。內容包括護理常規、護理級別、飲食、體位等。當醫生注明停止時間后失效。臨時醫囑:有效時間在24小時內。一般只執行一次。內容包括臨時性用藥、手術、檢驗、檢查、會診等,此外出院、轉科、死亡也屬于臨時醫囑。長期備用醫囑:有效時間在24小時以上,需要時用,兩次執行之間需有間隔時間,由醫生注明停止時間后失效。臨時備用醫囑:有效時間在12小時以內,需要時用。僅執行1次,過期未用則失效。
255.病室報告書寫順序:①填寫眉欄各項。②按出院、轉出、死亡、新人院、轉入、手術、分娩、病危、病重等順序逐書寫,每項按床號順序排列。
256.護理病歷:包括人院護理評估單、住院護理評估單、護理診斷/問題項目表單、PIO護理記錄單、健康教育計劃和出院指導。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