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年初級護師考試內科護理學復習匯總
一、目的
觀察骨髓內細胞形態及分類,以協助診斷血液系統疾病;敗血癥或某些傳染病需骨髓細菌培養及涂片檢查某些寄生蟲病;惡性腫瘤疑骨髓轉移;用于骨髓移植等。
二、適應證
1 、各類血液病的診斷。
2、 敗血癥,某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需行骨髓細菌培養或涂片尋找瘧原蟲及黑熱病原蟲者。
3、 網狀內皮系統疾病的診斷。
4、 惡性腫瘤疑骨髓轉移者。
三、禁忌證
血友病及穿刺部位有感染及皮膚病時不宜做穿刺。
四、用物
清潔盤,骨髓穿刺包,2%碘酒和75%酒精,5ml和20ml滅菌注射器,無菌手套,2%普魯卡因,清潔干燥玻片,推片,如做骨髓培養,另需20ml滅菌注射器、含培養基的細菌培養瓶,酒精燈,火柴。
五、病人準備
1、患者需洗澡,更換清潔衣服。
2、 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以取得配合。
3、使患者樹立信心,消除其恐懼、緊張心理。
六、方法
1、 髂前上棘穿刺術
(1)患者仰臥,取髂前上棘向后1~1.5cm的一段較寬镕緣為穿刺點,局部常規消毒后鋪洞巾,局部麻醉應達骨膜。
(2)術者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別在髂前上棘內外因定皮膚,右手持穿刺針垂直刺入達骨膜后再進1cm即達骨髓腔。
(3)刺人骨髓腔時有落空感,當即抽出針芯,接上20ml無菌干燥注射器,抽取骨髓約0.2ml左右作涂片檢查;如作培養,取3~5ml骨髓。
(4)術畢即插回針芯,拔出針頭,局部敷以無菌紗布,用膠布固定。
2、镕后上棘穿刺術
(1)患者側臥或俯臥,髂后上棘一般均突出于臀部之上,能骨的兩側;或取骸骨上緣下6~8cm與脊柱旁開2~4cm之交點為穿刺點。
(2) 穿刺針的方向幾乎與背部垂直,稍向外側傾斜。
3、胸骨柄穿刺術
(1)患者仰臥治療臺上,肩背部墊枕使頭盡量后仰,并轉向左側,以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跡。
(2)術者立于患者頭側,先用左手揭指摸清胸骨上切跡,并緊貼胸骨柄上緣將皮膚向下壓緊,右手持針由切跡中央沿胸骨柄水平方向進針,慢慢旋轉刺入,達胸骨柄上緣骨板之正中深度約0.5~1.0cm。
4、脊椎棘突穿刺術
(1)患者側臥或反向坐于椅子上,兩臂置于椅背,頭枕臂上。
(2)以上部腰椎棘突為穿刺點,左手拇指及食指在預定穿刺的棘突上下固定皮膚,右手持針由棘突之側方或中央垂直刺入。
5、 脛骨穿刺術(僅適用2歲以內的患兒)
(1) 患兒仰臥治療臺上,由助手固定下肢,選脛骨結節平面下約1cm(或腸骨上中l/3交界處)之前內側面腸骨為穿刺點。
(2)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皮膚,右手持針,在骨面正中部與之成垂直方向刺入。
七、注意事項
1、術前應向患者說明檢查目的與方法,以取得配合。
2、 嚴格無菌操作,以防感染。
3、 物品準備齊全。
4、穿刺針經皮膚達骨膜后,針應與骨面垂直,緩慢旋轉進針,持針須穩妥,切忌用力過猛或針頭在骨面上滑動。如已刺入骨髓腔,此時針頭應固定不動。
5、抽取骨髓涂片檢查時,應緩慢增加負壓,當注射器內見血后應立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稀釋。同時要作涂片及培養者,應先抽骨髓少許涂片,再抽骨髓培養,不可并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時,應迅速插回針芯,以防骨髓外溢。
6、胸骨柄穿刺時,要求穿刺角度一定要與胸骨柄平行,以防止針尖滑脫或刺穿胸骨柄后壁皮質。
八、護理
1、術中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脈搏、呼吸。
2、拔針時用力按壓穿刺點,至不出血為止。
3、術后24小時內觀察穿刺部位有無血腫、出血及感染征象。
4、穿刺處換藥1次/日。
5、囑患者三日內勿洗浴。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