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直腸肛管疾病病人的護理
考試大綱要求
1.直腸肛管的解剖生理 |
熟悉 | |
2.常見直腸肛管疾病* |
直腸肛管周圍膿腫、肛瘺、肛裂、痔、直腸肛管疾病的護理 |
掌握 |
* 專業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考核內容
第一節 直腸肛管的解剖生理
★【解剖生理】直腸和肛管之間的間隙內充滿脂肪結締組織,是容易發生感染的部位。
第二節 常見直腸肛管疾病 *
★★一、直腸肛管周圍膿腫
【臨床表現】
1.肛門周圍膿腫:最常見,局部癥狀為主(肛周持續性跳痛,膿腫形成有波動感),全身感染癥狀不明顯。
2.坐骨肛管間隙膿腫:比較常見,患側持續性脹痛、直腸刺激征或排尿困難,波動處穿刺抽出膿液,全身感染癥狀明顯。
3.骨盆直腸間隙膿腫:全身感染癥狀最明顯,直腸墜脹感、里急后重、排尿困難,波動處穿刺抽出膿液。
【治療要點】早期使用抗生素,局部理療或熱水坐浴,膿腫形成及時切開排膿。
★★二、肛瘺
【臨床表現】多數因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切開或自行破潰護處理不當形成的后遺癥。瘺管外口經常流膿、肛周潮濕和瘙癢;外口注入亞甲藍、碘油瘺管造影可明確內口位置或瘺管走向。
【治療要點】掛線治療可避免切除肛管直腸環引起肛門失禁。
★★三、肛裂
【臨床表現】肛管后正中線是肛裂好發部位,最主要癥狀是排便時及排便后肛門部兩次疼痛高峰;肛裂、前哨痔、肥大乳頭同時存在為肛裂三聯癥,肛裂不宜直腸指診或直腸鏡檢查。
【治療要點】陳舊性肛裂手術切除,術后創口不縫合,經坐浴、換藥愈合。
★★四、痔
【臨床表現】
1.內痔:好發于截石位3、7、11,排便時無痛性出血和庤塊脫出。
Ⅰ期排便出血、痔塊不脫出肛門;Ⅱ期嚴重時噴射狀出血,排便時痔塊脫出、便后能自行回納;Ⅲ期痔塊脫出不能自行回納,需用手托回;Ⅳ期痔塊長期脫出或回納后又脫出。
2.外痔:位于齒狀線以下,血栓性外痔時肛門劇痛。
3.混合痔:直腸上下靜脈叢同時曲張而形成,兼有內外痔表現。
【治療要點】
1.一般治療:調節飲食、保持大便通暢、便后坐浴;嵌頓痔初期盡早手法還納痔核,血栓性外痔熱敷、外敷抗炎止痛膏。
2.Ⅰ~Ⅱ期內痔選用注射療法、膠圈套扎法;Ⅱ~Ⅲ期內痔及混合痔行痔核切除術;疼痛劇烈的血栓性外痔行血栓性外痔剝離術。
★★五、直腸肛管疾病的護理
【護理措施】
1.術前護理:多吃水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養成定時排便習慣,便后肛門坐浴。
肛門坐浴:清潔肛門、改善局部血循,促進炎癥吸收,緩解括約肌痙攣,減輕疼痛。水溫43~46℃,持續坐浴20~30分鐘,0.02%高錳酸鉀坐浴液,每日2~3次。
2.術后護理:警惕內出血;必要時放松肛管內填塞敷料緩解疼痛;48小時內服阿片酊以避免術后3天內排大便,3天后便秘者口服通便藥,但禁忌灌腸;便后先坐浴再換藥;術后5~10天示指擴肛每日1次防止肛門狹窄。
【例題】
1.陳舊性肛裂手術切除后創口的處理方法為
A 縫合,一期愈合
B 延遲縫合,二期愈合
C 不縫合,經坐浴、換藥直至愈合
D 縫合,坐浴、換藥直至愈合
E 放置引流管,換藥直至愈合
正確答案:C
2.為明確肛瘺患者瘺管的走向,應選擇的檢查手段為
A MRI
B 直腸指檢
C亞甲藍瘺管造影
D 鋇劑瘺管造影
E碘油瘺管造影
正確答案:E
編輯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